不知道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会不会唱香港歌手陈奕迅的《十年》。但在汇丰与平安联姻的十年里,双方肯定不会“对明天没有要求”,也不会“像旅游一样牵手”:在过去的十年里,平安以汇丰为“老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金融控制集团;汇丰退出和平,获利26亿美元。所以,这十年对于平安或者汇丰来说,从来没有浪费过。
727亿港元的交易
汇丰银行(HSBC)昨日在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发布的公告没有被a股的飙升淹没。汇丰表示,其全资子公司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保险”)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汇丰”)、买方正大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郑达环球(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达环球”)5日签署买卖协议,将以770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总计1,232,815,613股平安h股。
汇丰宣布,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出售这些股票的税后利润约为26亿美元,包括扣除收购对价、相关累计汇兑和其他准备金重新分类后的平安保险投资账面价值。
至此,汇丰过去10年对平安“最成功”的投资到此结束;并强调将继续与交通银行建立长期的银行战略关系。
据悉,汇丰股票的出售已经完成了两次。在第一笔交易中,汇丰将于2012年12月7日转让256,694,218股,占售出股份总数的20.8%。剩余79.2%的股权将在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后的9个工作日或2013年1月7日进行转让,购买价格也是每股59港元。
“我们尊重汇丰的决定。”同样在昨天,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执行官李源祥昨天在桂林媒体开放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汇丰近年来对平安的投资取得了较好的回报,是一项相对令人满意的投资。
李源祥表示,在过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汇丰银行给予了很多帮助。“在我与汇丰高管接触的过程中,我认为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快速发展和平安的快速发展持乐观态度。以前汇丰是股东。支持现在可以看做精神支持。”
同时,李源祥认为,战术股东的变动不会影响平安。“我们过去在中国市场与汇丰有一些业务往来,比如银行保险,但在整体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我们今后将继续与他们合作。”
10年来,汇丰从未在二级市场减持平安股份,但也从未增持。但随着平安股本的不断扩张,汇丰的持股确实有所下降。汇丰银行宣布,其2011年12月31日对平安保险的投资账面价值为63.73亿美元。在截至2011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的两个财年,汇丰投资平安保险的利润分别为9.46亿美元和8.48亿美元。
“与其说是汇丰和平安的关系像夫妻。还不如说两个更像‘兄弟’。”一个接近和平的人说,现在是“兄弟分离”,大家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可以想见,两家如此熟络的金融公司,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出现。”
事实上,早在2009年汇丰在内地成立合资寿险公司时,我们的记者就已经问过当时汇丰的高管郑海泉,“平安以后会不会被卖掉,或者其在合资寿险公司的股份会不会处理同城竞争的问题”。当时郑海泉只说平安发展迅速,而汇丰在内地的合资寿险业务才刚刚起步,竞争局面还远未形成。
郑达的“独家”交易?
今年11月19日,汇丰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不时收到第三方收购平安股份的邀请。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感兴趣”的公司名称被披露,外界甚至从未想过汇丰有出售平安股份的计划。就在公告发布的第二天,郑达集团浮出水面。不到一个月之后,郑达独吞了如此大比例的股份。
这么大的交易量,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谈成了,过程似乎异常的快。郑达进入“角色”的速度震惊了市场。
据官方网站介绍,正大集团是由泰国华人实业家谢一初和谢创办的知名跨国公司。成立于1921年,其核心业务集中于农业、食品、零售和电信。目前已在15个国家投资,员工28万人,年收入约330亿美元。据官网介绍,唯一涉足金融领域的是郑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外商独资法人银行,2010年开业,由原郑达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改制而成..
有趣的是,郑新银行在中国的办事处位于上海中山路17号,它与友邦保险(AIA China)共享了这座位于外滩黄金位置的欧式建筑。换句话说,郑新银行已经成为友邦保险的“邻居”,友邦保险最了解中国保险市场。
从平安外国股东的快速发展来看,无论是摩根士丹利、高盛还是汇丰,“金融”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始终是个阴影。看似是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但市场普遍认为平安在股东选择上有自己的要求。
一位前平安高管曾向媒体表示:“平安最初寻找外国股东的想法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充足,增强偿债能力和投资能力;二是通过吸引外资获得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正因为如此,平安在1993年成功吸引了摩根和高盛两家国际战术投资者。这一资本运作立即在1994年平安快速发展的业务数字中显示了它的作用。”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获准向平安投资3500万美元,各自持有5.56%的股份,这拉开了平安引入外资的序幕。
据报道,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这两个国际战术投资者,显然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不仅派了顾问团去平安,还建议聘请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做财务顾问。同时,也给平安在内部控制和产品开发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案。
与汇丰控股的合并被马明哲描述为“智慧和力量的拥抱”。在昨天的声明中,中国平安仍然“感谢汇丰银行在过去十年对平安的贡献。”平安在声明中表示,自2002年投资平安以来,汇丰和平安在多个行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综合金融备份平台,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帮助平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综合财务背景,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和平台等。,为平安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综合金融集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巨头能给和平带来什么?
但现在,相比之下,作为领先的农业公司,郑达集团的接收方,能给中国平安带来什么?在回应本报记者提问时,平安信息发言人表示:“平安刚刚得知股权转让,无法展望未来。”
面对本报记者同样的问题,平安高管李源祥没有特别回答,只说新股东很强,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和市场会快速发展,认可平安管理团队。对于郑达熟悉的东南亚市场,是否也会成为平安再次向海外进攻的桥头堡?对此,李源祥表示,至少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
因此,郑达集团认为平安投资中国旨在进行金融投资的猜测不胫而走。“郑达集团的业务与金融业关系不大。我们认为,郑达集团来中国平安是为了金融投资,而不是战术投资。”根据领域分析。
本报记者也就此事致电泰国郑达集团,该集团员工表示不便置评,并表示稍后会将关联证书电邮给本报记者。然而,记者在本报截止日期前没有收到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观察到,郑达集团收购汇丰控股15.57%平安股份的价格为727.36亿港元(约合93.85亿美元),以现金支付。如果官网公布的年收入为330亿美元,那么这笔交易金额约占集团总收入的30%。据公开信息,正大在中国投资近60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这样交易量甚至超过了正大集团在中国的全年销售额。
郑达在中国的投资项目长期以来一直是自己的“管家主业”,为什么突然对金融业产生了兴趣,而“一口吃掉”的却是中国最大的非国有金融公司?收购资金从哪里来?
郑达背后的CDB阴影正在慢慢显现。据了解,根据各方协议,郑达为收购汇丰控股79.2%股份所支付的部分对价将以现金支付,另一部分将根据与中国发展银行香港分行(以下简称“CDB”)签订的贷款协议进行融资,据称完成第二笔交易的支付责任已由CDB作为主要支持方予以保证。
事实上,CDB此前已向正大集团提供了1,00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备用信贷。但当时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授信主要投资于国内新农村项目,与股权收购无关。
出现了一系列的疑问。CDB是否只扮演“提供财政支持”的角色?郑达能保持和平多久?以马明哲为代表的平安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的控制力会增强还是减弱?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回答。
下一篇:「营销心得」【新闻发稿】温州市政府可能出手救助庄吉集团
标题:「营销心得」【软文发表】正大怎么保“平安”:农业巨头玩转保险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a/rwfb/13376.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