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鱼软文:你以为的躺平,可能是一种高级营销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最近刷朋友圈、看公众号,总能看到一些特别“接地气”的文章。内容大概就是,某个人之前在大城市卷生卷死,突然某天开窍了,选择回老家过一种“咸鱼”般的生活,养花种草、喝茶看书,结果反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甚至莫名其妙地就把钱给赚了。
这种文章,读起来特别舒服,好像替你说出了心里的疲惫。但等等,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该不会是一篇广告吧?没错,你可能已经遇到了传说中的 “咸鱼软文”。
咸鱼软文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咸鱼软文”就是一种披着“躺平”、“反内卷”外衣的营销内容。它的核心套路是,先用一个“放弃挣扎、回归生活”的故事吸引你,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觉得“啊,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然后在你不经意间,把某个产品、服务或生活方式巧妙地推销给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种软文会这么火?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它精准地戳中了当下大多数人的情绪痛点。在普遍焦虑、996成为常态的今天,“躺平”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里的向往。这种软文恰恰提供了这种情绪价值,让你在阅读的几分钟里,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
拆解咸鱼软文的经典配方
这种文章看多了,你大概也能摸出点门道。它们通常有几个雷打不动的要素,像做菜一样,按比例放进去,味道就差不多了。
- 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人设:主角往往不是天之骄子,而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她可能曾经是“大厂程序员”、“4A广告人”、“金融民工”,总之是那种听起来光鲜但实际很累的职业。这个设定,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 一个关键的“觉悟”时刻:故事里总会有一个转折点,比如一场大病、一次旅行,或者仅仅是某个加完班的深夜,主角突然顿悟:“我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刻的描写通常非常细腻,充满情绪感染力。
- “咸鱼”生活的美好展示:这是文章的重头戏。会用大量优美的文字和图片,描绘一种慢节奏、低物欲、亲近自然的生活图景。比如,在自家小院种菜、手冲一杯咖啡、读一本闲书……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
- 那个“神来之笔”的产品或理念:重点来了!在充分渲染了这种美好之后,产品会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解决方案出现。比如,是因为换了一款静音好用的笔记本电脑,才能安心在家SOHO;是因为报名了一个线上理财课程,才有了躺平的底气;是因为喝了某款有机茶叶,才品出了生活的真味。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套路明显,但为啥我们还是会中招?或许是因为,我们内心对“另一种活法”的渴望实在太强烈了,以至于愿意暂时相信这个故事。
我们为什么明明知道是套路,还愿意看?
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读者“傻”。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心理慰藉。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短期内都无法真正实现那种“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但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在想象中体验一次,暂时从现实压力中逃离出来,获得片刻的放松。这有点像一种精神上的代餐。
其次,它模糊了消费与理想生活的边界。 这种软文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它让你觉得,你购买那个产品,不是在完成一次消费,而是在为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投票,是向“自由”迈进了一步。这种情感价值的附加,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
当然,具体哪种情感共鸣最有效,可能因人而异,这个机制还挺复杂的,有待进一步观察。
面对咸鱼软文,我们该咋办?
知道了这是营销,那是不是就该一棍子打死,再也不看了?倒也不必这么极端。更聪明的做法是,带着脑子去看。
- 区分“情绪”与“事实”:享受故事带来的情绪放松没问题,但要清醒地问自己:打动我的,是那种生活状态,还是那个具体产品?这个产品真的是实现那种生活的必要条件吗?
- 警惕“完美解决方案”:如果一个故事暗示你,只要买了某个东西,人生所有烦恼就能迎刃而解,那基本可以断定是“坑”。真正的生活转变,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次简单的消费行为。
- 挖掘真实的需求:如果你真的被那种“慢生活”所吸引,或许这篇文章暗示了你内心对休息、对改变工作节奏的真实渴望。比起冲动消费,更值得做的是,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为自己争取更多喘息的空间,比如培养一个不花钱的爱好,或者干脆给自己放个假。
结尾:咸鱼也好,奋斗也罢,重要的是清醒
所以你看,“咸鱼软文”就像一杯味道不错的糖水,偶尔喝一下无伤大雅,甚至能补充点能量。但如果你指望靠它来解决人生的饥饿,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它的存在,恰恰反映了我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通情绪。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奔波中,不要忘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终,无论是选择做一条快乐的“咸鱼”,还是继续在奋斗路上奔跑,最重要的都是基于清醒的自我认知,而不是被某种精心包装的营销叙事所裹挟。
生活是自己的,脚本,也得自己来写。
【文章结束】
标题:咸鱼软文:你以为的躺平,可能是一种高级营销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101210.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