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开始】
没营养的软文:我们为何总在信息垃圾场里打转?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机械地滑动,看了半天,感觉好像读了很多东西,但放下手机一回想,脑子里却空空如也,啥也没记住。对,你可能就是刷到了一堆“没营养的软文”。这东西吧,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空气里的PM2.5,无处不在,不知不觉就填满了我们的时间。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玩意儿。
一、到底啥才算“没营养的软文”?
先得把这个概念掰扯清楚。不然聊了半天,可能说的都不是一回事。
自问自答时间:核心问题是什么? 问:那你说,到底怎么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没营养”? 答:哎,这个感觉其实挺主观的,但有几个特别明显的特征,你一听就懂。
- 第一, 看完等于没看。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比如“要想健康,就要吃好喝好睡好”,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具体怎么吃、怎么喝、怎么睡?一点实在的都没有。它不提供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增量。
- 第二, 情绪煽动大于事实陈述。特别喜欢用“震惊!”、“惊叹!”、“再不看就晚了!”这种标题,点进去内容却干瘪得可怜,主要目的就是让你焦虑、让你共鸣,然后顺手点个赞或者转发。
- 第三, 广告藏得深,套路万年不变。这是软文的“原罪”。开头可能讲个感人小故事,中间突然开始夸某个产品,结尾强行升华,告诉你用了这个产品人生就圆满了。它的核心目的不是让你学到东西,而是让你掏钱。
- 第四, 内容高度同质化。你会在不同平台、不同账号上,看到几乎一模一样的观点和故事,只是换了个说法。就像把一盘剩菜来回炒,最后都串味儿了。
所以,“没营养”的本质是信息密度极低,且目的不纯。它消耗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却没有给你对等的回报。
二、为啥这种东西会大行其道?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啥是没营养的软文。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来了: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至少理性上不喜欢),为啥它还这么多?这背后啊,其实是一套挺现实的逻辑。
说白了,就是因为“有市场、好赚钱、风险低”。
- 对读者来说: 大脑天生就喜欢简单、不费劲的信息。深度思考是反人性的,而没营养的软文恰恰提供了这种“轻松”的阅读快感,给人一种“我在学习、在获取信息”的错觉。这有点像……嗯,精神快餐,吃下去瞬间满足,但长期吃肯定营养不良。
- 对创作者和平台来说: 这玩意儿生产成本太低了!不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套用现成的模板,洗稿、拼凑一下,一篇“爆款”可能就出来了。流量就是金钱,只要点击率高、停留时间长,平台和账号就能获得收益。在这种激励下,谁还愿意花几周时间去打磨一篇深度报道呢?
- 一个具体的案例: 你肯定看过那种“月入三千和月入三万的人差距在哪?”的文章。点进去一看,通篇都在讲一些“格局”、“认知”、“人脉”之类的空泛概念,最后很可能导向一个理财课程或者成功学讲座的广告。这种文章制造焦虑的效果一流,但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隔靴搔痒。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全怪创作者,毕竟大家都要吃饭。这个生态就是这样被塑造成的。具体怎么打破这个循环,机制还挺复杂的,可能得另说。
三、怎么练就一双识别“信息垃圾”的火眼金睛?
知道了原理,我们就能更好地防御。这就像学防身术,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不被欺负。下面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自问自答又来了:我怎么才能少踩坑? 问:道理我都懂,可刷手机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点进去怎么办? 答:别急,形成条件反射需要个过程。你可以先从下面几点开始留意。
- 警惕标题党: 凡是带有强烈情绪煽动、故弄玄虚(比如“揭秘”、“内幕”)、或者用“!”结尾的标题,都要多留个心眼。正经内容,通常不屑于用这种咋咋呼呼的手段。
- 直接拉到底部: 这是最快的方法。看看结尾是不是有突兀的广告,或者关注/扫码提示。如果一篇文章的最终落点是推销,那么它前面所有的内容,或许暗示其诚意都要打上问号。
- 检查信息源: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还是一个纯粹的营销号?专业的媒体或个人会更珍惜自己的羽毛。
- 问自己“我得到了什么?”: 看完后,花十秒钟想一想。我是得到了一个具体的方法、一个新颖的观点,还是只是被煽动了一下情绪?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你大概率是消费了一篇软文。
四、结尾的几句大实话
聊了这么多,好像把“没营养的软文”批得一无是处。但说实话,我也没法完全摆脱它。有时候工作累了,大脑就是需要一些不用动脑的东西来放松一下,看看八卦、刷刷段子,这也是一种真实的需求。
所以,关键可能不是彻底消灭它(这也不现实),而是提高我们自己的“信息免疫力”。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有选择地接触。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更多地分配给那些真正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感到充实的优质内容。
这个世界的信息已经够嘈杂了,咱们得学会给自己的大脑装个过滤器,对吧?至少,下次再看到那种“震惊体”标题时,你能会心一笑,然后手指轻轻滑过。
【文章结束】
标题:没营养的软文:我们为何总在信息垃圾场里打转?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102677.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