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别人家的软文能卖爆,你的却杳无音信?明明都是介绍商品,怎么隔壁老王写的文章能让大妈们排队抢购?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怎么把推广话术说到人心坎里。
先搞懂游戏规则:软文不是硬广的马甲
刚入行那会儿,我犯过把商品仿单照搬的蠢事。直到看见楼下奶茶店的操作才开窍——他们写"连续三年用鲜奶"时,非要加句"老板娘每天五点半蹲守奶站"。看明白没?软文要的是披着故事外衣卖货。
常见翻车现场:
- 通篇在说"省电30%",不如改成"空调开整夜,月底收到账单手不抖"
- 列20个功能点,不如讲明晰"打工人午睡怎么避免落枕"
- 光喊"限时特价",不如算笔账"省下的钱够买半年咖啡"
去年有个健身教练的案例特别绝。他没吹私教课多专业,就拍了组对比照:学员穿着同条牛仔裤,从拉不上拉链到裤腰能塞进拳头,配文"你的身体比钱包更诚实"。结局咨询量涨了三倍。
说人话才可以赚到钱:三个黄金公式实测有效
做过上百次AB测试后,我发现好的文案都有共同遗传因子。直接附上干货:
① 痛点+画面感=行动力
错误示范:"缓解肩颈酸痛"
正确操作:"赶完PPT抬头看钟,脖子像生锈的门轴"(你品,你细品)
② 数字要带热度
"采用7层过滤技术"
"过滤芯能拦住头发丝的1/10细的杂质"(立马有概念了是不是)
③ 恐惧与希望并存
有个做儿童定位手表的文案我记到今日:"开学第3天,我在菜商圈弄丢了全世界",接下来转折"现在能听见女儿放学路上的笑声"
新手最易踩的五个坑:别让好商品死在话术上
跟十几个品牌主聊过后,发现这些雷区一踩一个准:
- 把开销者当专家(其实人家连基本参数都懒得看)
- 只顾自嗨不讲人话(什么"赋能生态闭环"这一类黑话)
- 没有行动指令(看完很感动,就是不知道要干嘛)
- 忽略采用场景(厨房家电不说"油烟不呛哭眼妆")
- 不敢做筛选(想讨好所有人,最后谁都不买单)
有个反面教材特别典型。某智能水杯写了800字技术解析,最后只卖出去23个。后来改成"提醒吃药/泡奶粉/喝温水的时间",配合宝妈群推广,当月销售额破千。
让文字长出钩子:从看到读到买的临门一脚
好的文案的最后都需要化解"凭什么信你"的症结。这几个杀手锏亲测有效:
- 用对比制造冲击:
"同样的防晒霜,闺蜜在海边浪,你在办公室捂出痱子" - 让数据会说话:
"327位妈妈验证过的哄睡神器"比"效果显著"强百倍 - 制造稀缺错觉:
不说"库存有限",改说"上次补货3小时就断码" - 降低决策负荷:
把"7天无理由"换成"试睡30晚,枕头不服帖直接退"
有个做定制西装的案例很值得学。他们推文里放了段裁缝量体视频,尺子划过面料的摩擦声特别治愈,文案就一句:"记住你肩线弧度的,不该只有加班时的月光"。
这些年摸爬滚打下来,最深的体会是:能把商品仿单翻译成生活场景的,才算是真高手。就像那个卖得非常好的空气炸锅文案,压根没提功率热度,就晒了张金灿灿的鸡翅照片,配文"终于能让我妈相信,厨房杀手也有春天"。你看,这才算是让人掏钱的正确姿势。
上一篇:软文推广怎么玩才不招人烦?
标题:软文推广怎么说才能让顾客主动掏钱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253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