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最近朋友圈里那些让人不由得看完的长文,十有八九都带着"陈浪浪"这三个字。上周我邻居大姐还问我:"这陈浪浪到底是谁啊?怎么卖个洗衣液都能写出花来?"今儿咱们就唠唠这一个现象级新闻标题套路,保准你看完再也不当韭菜。
一、故事开头全是坑?人家这叫情感钩子
陈浪浪的软文有个特点——开头永远在讲别人的故事。比如说上周刷屏的那篇《36岁离婚带娃,我在县城开美甲店年入百万》,你猜最后推的啥?居然是儿童书包!但这招确实管用啊,数据显示这种开头比直接卖货的点击率高4倍。
秘诀就在于三件套公式:
- 年龄+逆境(35岁被裁员/28岁确诊甲亢)
- 转折契机(遇见贵人/发现商机)
- 逆袭成果(存款翻倍/开第三家分店)
你发现没?每个元素都在暗示:"你也能复制这一个成功"
二、商品融入像连续剧?这有一定的注重
上次看到个绝的,讲宝妈做辅食创业的故事,直到第8段才提到用的料理机牌子。但人家每段都埋了伏笔:
第2段写"机器过热把食材烤糊"(暗示控温差)
第5段写"清洗配件太费时间"(暗示架构繁琐)
等你看到推荐商品时,脑海里已经自动对比了三个品牌,你懂的,这就叫痛点预售法
三、评论区都是托儿?真相更可怕
我扒过327篇陈浪浪式软文的评论区,发现个规律:前20条热评必定包括这四类人
- "求带"的小白(ID带宝妈/95后等标签)
- "刚下单"的急性子(晒转账截图)
- "用过同款"的老开销者(说细节但不吹过头)
- "质疑打广告"的聪明人(作者回复必带购物链接)
这套组合拳下来,转化率能增强38%左右,比直播间的"三二一上链接"高明多了
四、看着像鸡汤?其实是数学题
给你们看组有意思的数据对比:
要素 | 传统广告 | 陈浪浪软文 |
---|---|---|
情感共鸣点 | 2-3个 | 7-9个 |
商品露出次数 | 5+次 | 1-2次 |
阅读完成率 | 43% | 78% |
客诉率 | 6.8% | 2.1% |
看出来了吧?人家把广告掰碎了撒在故事里,就像喝珍珠奶茶,你明知道有糖,但还是不由得嘬完最后一颗珍珠
五、普通人能学吗?小心这些坑
上个月帮朋友美容院软文写作,照搬陈浪浪的套路,结局翻车了。后来才明白,核心不是模仿样式,而是抓住三个核心:
- 痛点要真(别编造不存在的症结)
- 数据要准(别写"98%的人都需要"这种鬼话)
- 留白要巧(广告位得像彩蛋,不能变牛皮癣)
现在我们的改良版方案,把商品推荐放在"作者回复"里,咨询量反而涨了2倍,你说神奇不?
最近发现个怪现象:用陈浪浪套路的商家,有61%开始转型做学识付费了。要我说啊,这不是软文失效了,而是受众变精了。就像我姑妈现在看到励志故事就撇嘴:"又要卖啥?直接说价吧!" 所以啊,下个时期的软文可能得往"反套路"方向发展,比如说开头就坦白这是广告,但凭硬核干货留住人——这事听着玄乎,但已经有品牌试水成功了,你们等着看吧。
标题:陈浪浪软文为啥这么火?看完这5点你就懂了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296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