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撑的软文为啥让人又爱又恨?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闭会?刷手机时突然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写着"震撼!如许吃居然能瘦10斤",点进去发现通篇都在推销某款代餐粉...这种让人"吃撑"的软文,就像强行喂到嘴里的奶油蛋糕——第一口很香,吃多了只想吐。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一个是互联网时期的"特色美食"。
一、到底啥是"吃撑的软文"?
(自问自答环节)
Q:软文就软文,为啥叫"吃撑"?
A:中心在"适量感"!就像你去自助餐厅,显明吃饱了服侍员还不停给你塞龙虾——那些在文章里堆砌过多广告新闻、强行洗脑的软文,看完就让人产生"新闻消化不良"的饱胀感。
典型特点:
- 前200字还在讲养生学识,突然开始卖保健品
- 每隔三段必出现品牌名+超链接
- 用"专家说""央视报导"等话术包装(切实根本查无此人)
- 批评区清一色"已买,效果然好"(你懂的)
二、为什么这种软文能火?
(这里插个真实案例)
客岁某减肥茶品牌靠一篇《28天喝出马甲线》的软文狂卖50万单,终局被扒出文中的"成功案例"用的都是网红照片...但人家确实赚翻了。
生存层次很浅易:
1. 人性缺陷精准打击:怕老/怕胖/怕穷,总有一款适合你
2. 算法偏幸争议内容:越夸张的标题越容易获取点击
3. 成本较低到离谱:找写手代写一篇500字软文才30块钱
不过说真的,当初受众都学精了。前次我看到个标题写"不锻炼不节食月瘦20斤",点开直接划到底——果然在卖减肥药,批评区第一条就是:"小编你自己先瘦个20斤看一看?"
三、吃撑式软文的"三宗罪"
第一宗:新闻诈骗
把个别食物包装成"量子纳米黑科技",某品牌酵素的论文以至敢写"喝一周相当于跑步30公里"(厥后被罚了80万)
第二宗:审美传染
满屏的"震撼体""必看体",搞得畸形文章都不敢好好拟标题了
第三宗:信任透支
最害怕的是,当全体内容都像广告,真正的广告反而没人信了。有个做心理咨询的友人跟我说,当初他们在公众号发庄重科普,受众第一反应都是:"又要卖课了吧?"
四、怎么识别新闻标题套路?
(教你几招防身术)
1. 看情绪浓度:倘若通篇都在制造焦虑/狂喜,小心!
2. 查新闻源:号称"哈佛探索"的,去哈佛官网搜搜看
3. 等48小时:特殊冲动的开销,放两天再看每每就苏醒了
4. 反向搜查:把商品名+"投诉"一起搜,可能有惊喜
举一个栗子:某篇说"某地农民都在用"的保健品软文500字,你搜"该地名+保健品",发现当地商圈监禁局刚发过开销警示...
五、岂非软文就不能好好写吗?
当然可能!高级的软文像寿司——广告是藏在米饭里的那片鱼生。说两个正面案例:
- 某家电品牌写《中国家室厨房油烟调查报告》,最后自然带出自家油烟机
- 旅行APP发《小众海岛生存指南》,文末附赠优惠券码
中心差别:
供给真实代价在前
广告占比不超过20%
不虚构威信背书
(突然想到)切实咱们这篇也算软文——只不过"推销"的是防骗意识哈哈哈~
六、身为受众该怎么应答?
记着三句话:
1. 全体捷径都有价码(特殊是号称"轻松逆袭"的)
2. 专家不会在公众号接推广(真大佬忙着搞科研呢)
3. 你缺的不是商品,是判断力
倘若切实不由得想买?提议先干两件事:
① 去电商平台看差评
② 算算这笔钱能买多少斤排骨
最后说一句大瞎话:在这一个大家都是自前言的时期,非常好的防身术可能就是——把自己吃成"新闻厌食症"。下次再看到那种香得可疑的"精神奶油蛋糕",记得先问自己:
"这玩意儿,真的值得我撑坏头脑吗?"
(突然停滞)啊对了,倘若你看完以为有效...别担心,此次真不卖课!就是纯真想提醒大家别被套路了~
标题:吃撑的软文为啥让人又爱又恨?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3917.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