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车门上车这件小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讲究?
【文章开始】
你确定你真的会开车门吗?别笑!先别急着划走。不就是拉个门把手,坐进去嘛,这有啥难的?嘿,你还真别说,就这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动作,里头门道可深了,搞不好,一个不小心就能惹出大麻烦!想想看,新闻里那些因为开车门引发的剐蹭、碰撞,甚至更严重的事故,是不是想想都后怕?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开车门上车,这到底是个技术活,还是个安全意识活?
一、开车门?不就是一拉一推的事儿?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找到门把手,一拉,门开了,侧身坐进去,再一带门,“砰”,搞定。动作流畅,一气呵成,感觉自己帅呆了。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份“流畅”和“自信”上。
- 你有没有观察后方? 这是最最最核心的一步!很多人,尤其是赶时间或者觉得后面没车的时候,习惯性地直接推门。危险往往就在这一瞬间降临。一辆疾驰而过的电动车、自行车,甚至另一辆汽车,可能就在你开门的那条路径上!“开门杀”的悲剧,十有八九是因为没看后面。
- 你用的是哪只手开门? 嗯?这也有讲究?呃...怎么说呢,还真有点小技巧。用离车门远的那只手(比如司机用右手开左车门,乘客用左手开右车门)去开门,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身体向后转,视线更容易覆盖到侧后方的情况。这招叫“荷式开门法”,据说源自荷兰驾考,目的就是强制你转头观察。
- 你开门的速度和幅度? 猛地一下把门推到底?万一后面真有情况,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正确的做法是:先开一条小缝! 别小看这条缝,它既能起到警示后方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信号:“嘿,我要开门了!”),也能给自己留出反应时间,确认绝对安全后,再完全打开车门上车。
二、为啥说开车门上车是个“技术活”?
你看,光是开门前的准备动作,就有这么多需要注意的点。这还没完呢,上车的过程也有讲究。
- 姿势要优雅?不,是要安全高效! 别笑,真的。尤其是身材比较高大的朋友,或者穿着紧身裙、高跟鞋的女士,怎么快速、安全地“滑”进驾驶座或副驾,避免磕碰或者走光,还真需要点技巧。核心是先让屁股坐稳在座椅上,再收腿进来,而不是头先进去撅着屁股找位置... 那画面,嗯,不太雅观,也容易扭到腰。
- 关门力道有讲究? 是的!太轻了关不严,行车中可能异响甚至突然弹开(虽然概率低,但吓人啊!);太重了,“砰”一声巨响,不仅伤车(对车门铰链、密封条都不好),还可能吓到路人或者旁边的车主,显得很没素质。用适当的力道,把门带到离门框大约10-15厘米的位置,再稍微用点力推上,通常就能关严实,声音也适中。
- 锁门!锁门!锁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上车后第一件事,除了系安全带,就是锁中控锁! 尤其是在治安不太好的区域,或者等红灯时,防止有人突然拉开车门抢东西。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刻在骨子里那种。
三、不同场景下,开车门上车有啥不同?
你以为掌握了上面的就万事大吉了?Too young too simple! 环境一变,策略也得跟着变。
- 路边停车: 这是“开门杀”的高发区!务必!务必!务必! 通过后视镜和侧头观察后方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二次开门法”最保险: 先开一条小缝,确认安全后,再完全打开。乘客下车同样适用此法则,司机有责任提醒乘客!千万别让小孩自己开靠路边的车门!
- 停车场: 相对安全,但也要注意旁边车位是否有车要进出,或者是否有行人、购物车经过。开门时也要注意别磕碰到旁边的车(车门杀手啊!)。
- 雨天: 车门把手、车身可能很滑。用力要稳,防止手滑打不开或者关不上。同时,开门时注意上方是否有积水,避免“开门淋”的尴尬(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带小孩/老人: 儿童锁!儿童锁!儿童锁! 后排有小孩,一定要启用车门上的儿童安全锁(具体位置和开关方式看车型手册,这个...具体型号差异挺大,我也不是所有车都懂)。防止行车中孩子误开车门。老人上车可能需要更多协助,比如帮忙拉一下门,或者扶一把。
四、一个小小的动作,折射大大的安全意识
说到底,开车门上车这个动作,核心考验的不是你的力气或者灵活度,而是你的安全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预判力。 它像是一个安全驾驶的“前奏”,这个前奏弹不好,后面的乐章可能就乱了套。
- 养成习惯是王道: 把“观察后方 -> 荷式开门/二次开门 -> 安全上车 -> 关好门锁好车”这一套动作变成肌肉记忆。这或许暗示着,一个能把开门这件小事都做到位的人,在驾驶过程中大概率也是个谨慎、负责的司机。
- 对他人负责: 你的一次随意开门,可能毁掉的是另一个家庭。想想那些因为“开门杀”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人,这个动作的分量是不是瞬间重了很多?
- 对自己负责: 剐蹭了别人的车,要赔钱吧?耽误时间吧?心情糟糕吧?要是自己或者乘客在开门下车时被撞,那更是追悔莫及。
五、故事时间:一个网约车司机的教训
我认识一个跑网约车的张师傅,老司机了,技术没得说。去年冬天,在一个小区门口下客。乘客是个小伙子,到地方了,手机支付完,也没看后面,直接推开了右后车门。巧了,正好一个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贴着路边机动车道逆行冲过来... “哐当”一声,人仰车翻。万幸人没大事,外卖小哥擦伤,电动车坏了。乘客吓傻了,张师傅也懵了。
最后怎么处理的?张师傅的车门变形,维修费自掏腰包(商业险不一定赔这种单方责任不明显的情况,扯皮很麻烦)。乘客作为直接开门人,也有责任,赔了外卖小哥的医药费和电动车修理费。张师傅还被平台扣了服务分。一次没看后方的开车门,三个人倒霉,耽误时间、损失金钱、影响心情。
张师傅后来逢人就说:“现在接单送客,到了地方,我第一句话就是‘师傅/美女,下车请注意后方来车,用左手慢点开门哈!’ 自己也得盯着后视镜,随时准备提醒。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啊!”
写在最后:别让“随手”变成“随手祸”
开车门上车,这个我们每天可能重复多次的动作,真的值得花几分钟好好想想。它就像系安全带一样,是安全驾驶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别因为它简单就忽视它,别因为习惯就麻痹它。
从今天开始,下次开车门时,记得:
- 【关键动作】先看! 看后视镜,侧头看盲区。
- 【关键技巧】慢开! 用“荷式开门法”或“二次开门法”。
- 【关键习惯】锁门! 上车落锁保平安。
安全无小事,细节定成败。把“开车门上车”这件小事做到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毕竟,平安,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行吧,今天就唠到这儿,希望对你有点启发!
【文章结束】
标题:开车门上车这件小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讲究?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787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