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司公众号宣传软文:如何让用户主动点开并分享?
【文章开始】
你刷到过那种让你忍不住想分享到家族群的公众号文章吗?就是那种,明明知道是广告,但就是看得津津有味,看完还想点个“在看”或者直接转发给朋友的?对,说的就是微信公司公众号里那些顶级的宣传软文。为啥人家的广告能做得不像广告,反而像朋友分享的干货?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背后的门道到底是啥。
一、为啥非得在公众号写软文?直接发广告不行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想象一下,你在朋友圈刷到一条硬邦邦的广告:“XX产品,限时特惠,只要998!”,你啥反应?大概率是手指一划,飞速跳过,对吧?甚至可能顺手点个“不感兴趣”。
公众号软文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软”。它不直接吆喝卖货,而是:
- 提供价值:要么是实用的知识、技能(比如“教你三招识别好茶叶”),要么是戳中痛点的解决方案(比如“加班狗如何10分钟搞定营养早餐”),要么是引发共鸣的情感故事(比如“北漂十年,我终于懂了...”)。
- 建立信任:当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或者让你感同身受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对背后那个品牌产生好感。觉得“嗯,这家公司懂我”。
- 润物细无声:在讲知识、讲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把产品信息、品牌理念融入进去。用户接受了前面的价值,对后面的“广告”部分抵触心理就小很多。
说白了,硬广是强塞信息,用户捂耳朵;软文是提供价值,用户主动听你讲。
二、什么样的软文,用户才愿意点开、看完甚至分享?
用户手指一划的时间可能只有零点几秒,怎么抓住他?怎么让他看完还想分享?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1. 标题:决定生死的第一眼
标题不行,内容再好也白搭。用户根本不会点进来。好的标题有啥特点?
- 戳痛点/好奇心:比如“90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戳中社会热点和代际差异的好奇心)
- 提供明确价值/好处:比如“学会这5个Excel技巧,老板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直接告诉你学了有啥好处)
- 制造悬念/冲突:比如“他年薪百万,却选择辞职去摆摊:我找到了真正的自由” (制造身份与行为的反差)
- 利用数字/清单体:比如“3个信号,说明你的团队正在‘伪忙碌’” (清晰,有结构感)
- 口语化,接地气:避免官方腔调,像朋友聊天一样。比如“别再说‘多喝热水’了!女朋友真正需要的其实是...”
等等,我是不是说得太绝对了?其实标题好不好,最终还得看目标用户是谁。对A群体有效的标题,对B群体可能就无效。具体为什么这种标题效果更好,其实我也没完全搞明白,可能跟大脑对特定信息的处理偏好有关?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学研究支撑。
2. 开头:钩住用户的黄金30秒
标题把用户骗... 哦不,吸引进来了,开头要是没劲,用户立马退出。好的开头通常这样玩:
- 场景代入:描绘一个用户熟悉的、可能正在经历的尴尬或痛点场景。“周一早上,闹钟响了第5遍,你挣扎着爬起来,想到堆积如山的工作和永远开不完的会,是不是瞬间觉得人生灰暗?” (是不是有画面感了?)
- 提出问题:直接抛出用户关心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同样做公众号,别人的阅读量轻松破万,你的却总在几百徘徊?问题到底出在哪?”
- 讲个小故事:一个真实的、有细节的、能引发共鸣的小故事。“去年这个时候,小李还是个天天被老板骂的职场小白,直到他发现了这个方法...”
- 颠覆认知:抛出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或数据。“你知道吗?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效率反而会直线下降!”
核心就一点:让用户觉得“这说的就是我!”或者“这有点意思,我得看看”。
3. 内容:价值是王道,节奏是关键
用户点进来了,也看完了开头,怎么让他不中途溜走,甚至看到最后?
- 干货要足:内容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你承诺了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就得拿出真东西。别整虚的。步骤清晰、方法实用、数据可靠(或者至少看起来可靠)。
- 结构清晰:用小标题、序号、分割线把内容模块化。用户扫一眼就知道你在讲什么,哪里是他关心的。比如:
- 痛点分析:为什么你总是...
- 核心方法:三步搞定...
- 常见误区:90%的人都踩过的坑
- 案例分享: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 语言口语化:别端着!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写。“这个功能真的绝了,谁用谁知道!”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
- 节奏带感:别一直讲道理,适当插入:
- 案例/故事:让道理更生动。
- 图片/动图/小视频:缓解阅读疲劳,更直观。
- 互动提问:“你觉得呢?”“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虽然用户没法真回答,但能引发思考)。
- 金句/加粗重点:把最核心的观点、最打动人的句子突出显示。比如:“用户分享的不是你的文章,而是他自己的形象和态度。”
- 巧妙植入:产品/品牌信息怎么放?别硬塞!
- 解决问题顺带提:在讲方法时,自然提到“用我们的XX工具,可以一键完成这个操作”。
- 案例主角:讲的成功案例,主角正好用了你的产品/服务。
- 价值主张契合:整篇文章传递的理念,正好是你的品牌主张。比如文章讲“高效生活”,最后提一句“XX品牌,助力你的高效人生”。
三、用户为啥会分享?分享背后的心理是啥?
文章写得好,用户看完了,点赞了,但为啥要分享?分享这个动作可不简单!
- 塑造形象:用户分享的不是文章,而是自己的形象。分享一篇深度行业分析,暗示“我是专业人士”;分享一篇暖心故事,暗示“我是个有温度的人”;分享一篇实用干货,暗示“我是个乐于助人/爱学习的人”。
- 提供价值:觉得这篇文章对朋友/家人/同事真的有用。“这个育儿知识太有用了,得转给孩儿他妈看看!”“这个Excel技巧太省事了,必须分享给部门同事!”
- 表达态度/立场:文章观点强烈引起了共鸣或争议,用户通过分享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说得太对了!就该让那些XXX看看!”“我不完全同意,但有些点值得讨论。”
- 维系关系:分享给特定的人,作为一种沟通或关心的方式。“老妈,你看这篇文章说的养生方法...”“兄弟,你不是正为这事发愁吗?看看这个。”
- 参与感/归属感:分享热门文章或参与话题讨论,感觉自己跟上了潮流,是群体的一份子。
所以,想让人分享,你的文章就得帮助用户达成以上至少一个目标。要么让他显得更牛、更有品、更热心,要么帮他关心的人,要么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
四、数据不会骗人:发完就完了?还得看效果!
文章发出去了,工作只完成了一半。不看数据的运营都是耍流氓(这话可能有点糙,但理不糙)。重点看啥?
- 打开率:标题+封面图吸引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打开率低,先反思这两样。
- 读完率:反映内容质量、结构、节奏。如果用户点开很快就跑了,说明开头没钩住或者中间太无聊。
- 分享率/在看率:这是硬指标!直接反映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内容背书。分享率高,说明内容真正触动了用户,满足了他的分享动机。
- 留言互动:留言数量和质量很重要。用户愿意花时间留言,说明真的走心了。留言内容也是宝贵的反馈。
- 后台消息:用户可能会通过后台私信咨询、吐槽或表扬,这也是重要的一手反馈。
根据这些数据,不断调整优化:
- 哪种标题风格打开率高?
- 哪种内容结构读完率高?
- 哪种类型的内容(干货?故事?热点?)分享率高?
- 用户留言都在问什么?关心什么?
这是一个持续试错、学习、迭代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爆款,只有不断精进的内容手感。
五、写在最后:软文不难,走心就行?
说了这么多,好像挺复杂?其实核心就一点: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
- 用户刷手机时,什么能让他停下来?
- 用户点开后,什么能让他看下去?
- 用户看完后,什么能让他觉得“值”,甚至想告诉别人?
别老想着“我要卖货”“我要宣传品牌”。先想想“我能给用户带来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或者能触动他内心的东西?”
当你提供的价值足够大,触动足够深时,用户自然会记住你,信任你,甚至主动帮你传播。至于宣传效果?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道理谁都懂,做起来是真不容易啊!需要持续地琢磨用户、打磨内容、分析数据... 这活儿,挺考验耐心和功力的。你觉得呢?
【文章结束】
标题:微信公司公众号宣传软文:如何让用户主动点开并分享?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7912.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