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开始】
听课后的软文是什么?如何写出爆款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听完一场特别有收获的课或者讲座,心潮澎湃,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分享,结果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半小时……最后就发了个朋友圈:“课真好,收获很大!”——然后就没了?没错,我们都经历过。但你想过没有,其实这种“收获”和“感悟”,完全可以写成一篇吸引人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后的软文”。但它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写?别急,咱们今天就来彻底搞懂它。
一、所以,听课后的软文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它不是课堂笔记,也不是会议纪要。你不需要把老师讲的每一点都罗列上去。那太无聊了,没人爱看。
那它是什么?我觉得吧,它是一种 “二次创作” 。就像你吃到一道超级好吃的菜,你不会只跟朋友说“这菜是土豆做的,煮了15分钟”,你肯定会加上自己的感受——“那个土豆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汤汁泡饭我能干三碗!瞬间治愈了我的不开心!”
所以,听完课后的软文,核心就是你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案例,把课程中最打动你的那个“核心点”嚼碎了、消化了,然后分享给别人看的东西。 它的目的不是复述,而是创造新的共鸣。
二、为啥要费劲写这个?有啥好处?
你可能会想,听懂了不就完了,干嘛还要花时间写出来?嗯……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好处比你想象的多,尤其是对自己。
- 对自己:是一种最高效的复习和沉淀。 你以为你听懂了,但让你自己写出来、讲出来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某个地方其实还挺模糊。这个过程逼着你把知识重新梳理一遍,这个知识点才真正变成你的。
- 对他人:是一种价值巨大的分享。 你的分享,是在帮老师扩大影响力,也是在帮那些没时间去听课,或者还没意识到这门课价值的人,提供了一个“预览窗口”。你成了价值的传递者。
- 对个人品牌:是一个绝佳的展示机会。 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学习感悟,别人会觉得你“好学、会思考、能总结”,是一个靠谱的、不断成长的人。靠谱,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之一。
所以说,写这种软文,真的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
三、干货来了!怎么写好一篇课后软文?
好了,道理讲完了,上实操步骤。下次听完课,你可以按这个套路来试试,保证你文思泉涌。
1. 抓准那个最戳你的“点” 一堂课信息量很大,你别想面面俱到。就抓住那个让你“哇!”一下,或者让你恍然大悟的点。这个点,往往就是你这篇文章的灵魂。
2. 用自己的大白话重新解释它 别抄笔记,合上本子。假装你现在要给你一个完全没听课的朋友讲明白这个概念,你会怎么说?就用那种最接地气、最生活化的语言去写。
3. 一定要结合你自己的故事或案例 这是让你文章活起来的关键!老师讲的是普遍理论,而你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用你的故事去证明、去诠释那个理论,读者会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有说服力。
举个例子:老师讲“用户体验”,你别光说概念。你可以说你上次用某个APP,差点被繁琐的注册流程劝退,这就是反面案例。或者夸另一个APP的流程丝滑顺畅,心情都变好了。
4. 给出你的思考和行动方案 光有感慨还不够,你得告诉别人,也告诉你自己:“所以我决定以后要这样做!”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你打算把学到的这个东西,怎么用在工作里?用在生活上?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变点,也很有价值。
5. 取个吸引人的好标题 “关于XX课的几点感想”这种标题,基本就没人想点了。试试看:《听完这堂课,我改掉了十年的坏习惯》、《XX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多赚了5万块》(当然要实事求是别瞎编啊!)。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四、写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哪些坑?
当然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写的时候总会卡壳。我也有几个问题还没完全搞明白。
比如,如何平衡“还原课程内容”和“个人发挥”的比例?有时候怕写得太个人化,偏离课程本意了;又怕写得太像课程大纲,枯燥乏味。这个分寸感的拿捏,我还得再多练练,具体怎么把握可能还得看实际情况。
再比如,是不是所有课都值得写?好像也不是。有些课内容比较浅,或者你本身共鸣不强,硬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干巴。所以,或许得先筛选一下,那些真正让你有触动的课,才是值得你动笔的富矿。
不过话说回来,写作这个东西,最大的坑就是“追求完美”而迟迟不动笔。先别管那么多,写,就对了。先完成,再完美。哪怕一开始写得像流水账,多写几次,感觉自然就来了。
写在最后
所以你看,听课后的软文,远不止是一篇作业或笔记。它是一个把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能力的神奇工具;也是一次深度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绝佳练习。
它不需要你文笔多优美,辞藻多华丽,真诚和思考,才是最能打动人的东西。下次听完让你有收获的课,别光说“真好啊”,试着坐下来,花半小时,把你心中的“好”写出来。
这个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回报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不仅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还会意外地收获一群认可你的同频伙伴。试试看吧!
【文章结束】
标题:听课后的软文是什么?如何写出爆款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101170.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