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和同学去爬山,到底能收获什么?一次成长的探险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我们总担心孩子在家看手机、玩平板,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对,就是那种我们小时候漫山遍野疯跑的野趣。那如果,是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去爬山呢?这听起来好像就是个普通的周末活动,但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的事儿,还真不少。
一、为什么是爬山?而不只是去公园玩?
首先我们得问自己,玩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爬山?公园里设施安全,操场也平坦,为啥要让孩子去“自讨苦吃”?
嗯,这个问题挺核心的。我觉得啊,爬山和去公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是一件完全轻松的事。它天然就带点挑战性。公园的路径是设计好的,而山路,哪怕是小山包,也总有那么点不确定性。孩子和同学一起,需要互相提醒哪里有坑,需要伸手拉一把爬上个小陡坡。这个过程里,他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协作和关心同伴,这比我们大人天天在耳边唠叨“你要团结同学”可能管用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专家,具体这种户外活动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影响机制到底有多深,这个可能还得看更多的研究。但肉眼可见的是,当他们一起气喘吁吁地到达一个小山顶,那种“我们做到了”的兴奋和成就感,是在平地上很难获得的。
二、除了锻炼身体,爬山还能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到好处,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这没错,但这只是最表层的一层。往深了想,爬山这事儿,或许暗示了孩子在课堂之外的一种成长。
- 解决问题的能力: 路上遇到个小岔路,该往哪边走?水壶里的水快喝完了,怎么分配?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需要孩子们自己商量、做决定。这其实就是在模拟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麻烦,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提前“演练”了一下。
- 挫折教育的天然课堂: 爬累了想放弃,太正常了。但看到同学们都在坚持,听到伙伴的鼓励:“加油,马上就到了!”这种来自同伴的力量,有时候比父母说一百句都管用。他这次坚持下来了,下次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其他困难,心里可能就会多一分底气。
- 脱离电子产品的“沉浸式”社交: 整整几个小时,他们的注意力不在闪烁的屏幕上,而是在真实的伙伴、真实的风景和真实的对话上。这种纯粹的、面对面的交流,对于建立深厚的友谊非常关键。
你看,这么一想,一次爬山活动,简直就像一次微缩的人生旅程。
三、安全当然是第一位,但如何平衡安全与探险的乐趣?
一提到让孩子自己去爬山,很多家长(包括我一开始也会)心里“咯噔”一下:安全吗?这绝对是头等大事。但我们是不是因为过度担心,反而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权利呢?
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因噎废食。关键点在于可控范围内的冒险。
- 选择成熟的、难度低的路线: 第一次肯定不能去挑战野长城,而是选择有清晰路标、游人较多的景区山道。
- 成人的“隐形”陪伴: 不一定非要紧紧跟在孩子屁股后面,那样他们会觉得不自在。可以是一组家长远远地跟在后面,保持距离,但确保在视线范围内,给孩子一种“独立”的感觉,同时又有一份安全兜底。
- 必备的行前教育: 这不是唠叨,是必要的装备。比如,教他们看简单的路标,记住求助电话,约定好集合时间和地点,带上足够的水和少量食物。
做好了这些准备,其实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了。我们得相信孩子,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有能力。
四、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宇的转变
我朋友的儿子小宇,以前是个有点内向、遇到难题容易急躁的孩子。上学期,他参加了班级组织的爬山活动。听说刚开始没多久他就累得不行,嚷嚷着要回去。是他的同桌一直陪着他,两个男孩互相打气,分享零食和水。
最后登顶的时候,小宇笑得特别开心。他妈妈后来跟我说,那次回来之后,能感觉到孩子有点不一样了。不是说变得多外向,而是遇到数学难题时,他抱怨少了,会自己在那儿多琢磨一会儿。他妈妈问他,他说:“爬山那么累都坚持下来了,这道题我再试试。”
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个例,但你能看到,一次成功的集体户外经历,给孩子内心注入的那种“我能行”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
五、所以,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聊了这么多,核心问题还是: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有这样的体验?
我觉得,首先是我们自己心态要转变一下。别总想着“万一”,多想想“可能”。然后,可以主动一点:
- 和家委会或其他家长沟通: 提议组织周末的亲子爬山或孩子们的小组活动,人多力量大,安全更有保障。
- 鼓励孩子主动邀请同学: 如果学校没有组织,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约要好的同学,家长负责后勤支持。
- 重视事后的分享: 孩子回来后,别光问“累不累”,可以问问“路上有什么好玩的事?”“哪个同学帮助了你?”“你帮了别人吗?”引导他们去回味过程中的积极点滴。
说到底,让孩子和同学去爬山,目的不是登顶,而是路上的那段经历。那段有汗水、有鼓励、有犹豫、有坚持的经历,或许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勇敢、合作的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我们不知道,但它一定就在那里。
【文章结束】
下一篇:孩子学习拼音,到底有多重要?
标题:孩子和同学去爬山,到底能收获什么?一次成长的探险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101550.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