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上周问我:"花五千块找大V发推文,结局只带来23个粉丝,这钱是不是打水漂了?"这症结我太熟了,三年前自己创业时,在公众号推广上砸过十几万,现在回头看,有些钱花得真冤。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软文写作的公众号到底值不值?
公众号过时了?先看组硬核数据
微信官方上月刚公布:公众号打开率稳定在1.2%-4.7%之间。听起来惨淡?但换算成实际数字,百万粉丝的号单篇阅读量还在2-5万区间。更核心的是,35岁以上网民日均刷公众号时长反而涨了17分钟。
去年帮母婴品牌做投放,有个发现很有意思:育儿号推文带来的客单价,比短视频平台高68%。后来想明白了,看公众号的人就像在图书馆查资料,开销决策更理性。
软文=打广告?这一个误会太深
见过最离谱的甲方,要什么叫软文?里塞6个购物链接。结局阅读量没过千,评论区全是骂街。好的新闻推广平台该像邻居聊天,去年有个经典案例:某除螨仪品牌写《北方媳妇在南方梅雨季的生存日记》,字字没提商品,但转化率冲到12%。
重点记牢:
- 消息浓度维持30%以下(每千字最多3处商品消息)
- 痛点要具体到场景(别说"品质差",要说"孩子螨虫过敏整夜抓痒")
- 植入化解方案要自然(从故事转折处带出商品)
阅读量高=效果好?错得离谱
前年有个惨痛教训:美食号推文做到10万+阅读,但后台显示只有9人点击"阅读原文"。后来发现,症结出在跳转路径——受众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再点菜单栏,最后填写表单。每多一步,流失率加强40%。
现在学聪明了,直接对比两种方案:
传统路径 | 短链直通车 |
---|---|
阅读→关注→菜单→表单 | 阅读→点击→表单 |
平均转化率1.2% | 转化率5.7% |
小号比大号划算?颠覆认知的真相
今年三月测试过两组账号:10万粉的腰部号报价8000,100万粉的头部号报价5万。结局腰部号的ROI(投资转化率)只有0.8,头部号居然做到2.3。后来才懂,头部号的铁粉比重高达37%,而小号粉多是靠抽奖来的羊毛党。
不过有个例外:垂直领域的小号。比如说专门做滑雪装备的5万粉账号,带货转化率可以达到惊人的19%。这就像在菜商圈卖羽绒服不行,但在滑雪场门口就对了。
将来还能怎么玩?看到个新趋势
最近和做私域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在推文里藏暗号。比如说文末加句"找客服报'橘子汽水'打8折",结局20%的咨询网民真的报了暗语。这招比放二维码高明,既防数据造假,又能追踪转化路径。
上个月还见识了"连载式软文":家电品牌连发5篇《北漂夫妻装修记》,每一篇解锁一个新电器,追更转化率比单篇高4倍。这就像追剧,看到第五集很难不买周边。
说个独家观察:今年Q1公众号广告点击率回升了13%,但平均停留时长从72秒降到58秒。这说明网民更愿意点击了,但耐心变差了。所以现在写开头前30字比结尾更为重要,得像钩子一样把人留住。
突然想起上周看到的数据:带互动测试的软文(比如说"测测你家空调耗电量"),转化率比纯图文高82%。可能出于受众做完测试,会有种"该做点什么"的补偿心理?反正下次做方案,我肯定会加个交互环节试试。
标题:公众号推软文还有戏吗?3年实操者说句大实话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88615.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