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

为什么写美食软文这么难?聊聊吃的软文写作那些事儿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刷手机看到一篇讲吃的文章,图片拍得贼诱人,文字描述得天花乱坠,什么“入口即化”、“香气扑鼻”、“灵魂颤抖”... 结果呢?你兴冲冲跑去打卡,一吃,嗯?就这?感觉被忽悠了?或者,你自己想写点关于美食的东西,想推广个小店、新菜品啥的,憋了半天,除了“好吃”、“美味”、“绝了”这几个词,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让人看了就想吃,甚至想立刻下单?

对啊,关于“吃”的软文,写起来好像特别简单,不就是夸好吃嘛?但真动笔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为啥会这样?美食软文写作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写出让人流口水、有冲动、还觉得真实的文字呢?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痛点一:感官体验,文字怎么追上味蕾?

写吃的,最难的就是把味道、口感、香气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用文字“翻译”出来。你说“甜”,是白糖的甜?蜂蜜的甜?还是水果那种清甜?你说“脆”,是薯片的酥脆?苹果的爽脆?还是焦糖布丁表面那层薄薄的焦脆?

  • 光说形容词没用,得调动“通感”: 别光堆砌“香”、“甜”、“鲜”。试试这样:
    • 视觉+味觉: “那碗红烧肉,酱汁是深栗色的,浓稠得能挂住勺子,灯光下闪着油润的光,一看就知道炖足了火候。” (这比单纯说“色泽诱人”具体多了吧?)
    • 听觉+口感: “咬一口刚出炉的蛋挞,‘咔嚓’一声,酥皮在齿间碎裂成无数片,滚烫嫩滑的蛋液瞬间涌出…” (是不是比“外酥里嫩”更有画面感?)
    • 嗅觉+联想: “咖啡豆研磨的瞬间,那股带着焦糖和坚果气息的醇香猛地窜出来,像一把小钩子,直接把还没睡醒的魂儿勾醒了。” (把香气带来的感受具象化了)。
  • “好吃”太抽象,对比才有伤害: 与其说“这家的牛肉面特别好吃”,不如说“他家的牛肉,炖得筷子一夹就散成丝儿,不像有些店,嚼半天像在跟橡皮筋较劲”。有对比,好坏立现。

痛点二:故事or卖点?吃背后有啥可挖的?

现在人吃东西,早就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了。为啥这家店能火?为啥这道菜值得写?光说好吃不够,得找到那个能戳中人的“点”

  • 是情怀杀? “老板是三代单传的手艺,守着这间老铺子三十年,用的还是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老卤,街坊邻居从小吃到大…” (主打一个传承和记忆)。
  • 是食材控? “每天凌晨四点,老板亲自去码头等渔船靠岸,只挑那活蹦乱跳、眼睛锃亮的海捕大虾,上岸到上桌不超过三小时…” (突出新鲜和用心)。
  • 是猎奇心? “你敢信?臭豆腐配榴莲冰淇淋!听起来黑暗,入口却是奇妙的咸甜交织,臭与香的碰撞在舌尖上演冰与火之歌…” (制造话题和好奇心)。
  • 是氛围感? “藏在闹市小巷里,推门进去像穿越到京都,昏黄的灯光,木质的吧台,师傅在你面前安静地捏着寿司,只听到食材触碰案板的轻微声响…” (贩卖环境和体验)。

核心问题:美食软文的核心是啥? 嗯... 我觉得吧,美食软文的核心,其实是用文字当“翻译器”和“放大器”。把厨师的手艺、食材的本味、用餐的体验,甚至老板的情怀,精准地“翻译”成读者能感知、能想象、能共鸣的文字。同时,把食物最打动人的那个点(可能是极致的味道、独特的故事、稀缺的食材、难忘的氛围)无限“放大”,让它从众多信息中跳出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和胃。


痛点三:软得不够自然,硬得让人反感

既然是“软文”,目的肯定是推广。但怎么“软”得让人舒服,不觉得是广告?这分寸感太难拿捏了!

  • 硬伤1: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通篇“最好吃”、“独一无二”、“不吃后悔一辈子”… 这种绝对化的词,现在读者精着呢,一看就觉得假,甚至反感。或许暗示这家店在本地老饕中口碑不错,比直接说“全城最好”要可信得多。
  • 硬伤2:只有优点,没有“人味”。 把店或菜夸成一朵花,完美无缺。这反而显得不真实。可以适当暴露“不完美”:
    • “店面不大,就五六张桌子,饭点肯定要排队,但为了这口地道的锅气,等也值了!”
    • “甜品偏甜,老板说是坚持古法配方,嗜甜党会狂喜,怕腻的建议搭配清茶。”
    • (主动暴露知识盲区)至于为什么古法配方就一定要这么甜?是当时糖贵显得珍贵?还是为了搭配更苦的茶?这个具体的历史渊源,我还没深究过,有待考证。
  • 硬伤3:强塞卖点,不顾体验。 为了突出某个卖点(比如有机食材),生硬地插入大段介绍,打断阅读节奏和美食体验的描述。卖点要像盐一样,自然地融进汤里。

怎么写?几个接地气的“笨”办法

理论说了一堆,具体咋操作?分享几个我觉得还算实用的方法:

  1. 亲自吃,认真吃! 这不是废话吗?但很多人真就是看菜单、听老板说就开始写。你得真去吃,调动所有感官去体验。边吃边用手机备忘录记下即时感受:“第一口汤的温度”、“咬下去的声音”、“回味时舌尖的触感”、“同桌人的反应”。
  2. 抓细节,越小越好: 别总写“大块牛肉”,写“牛肉的纤维里吸饱了汤汁,轻轻一抿就在嘴里化开”;别写“环境优雅”,写“窗边那盆绿萝的叶子油亮亮的,一看就被照顾得很好”。
  3. 讲故事,讲人的故事: 食物是死的,人才是活的。老板为什么做这个?厨师有什么坚持?食客有什么有趣的反应?一个关于人(或人与食物)的小故事,往往比单纯夸食物更打动人。
  4. 用“人话”,说“人话”! 别堆砌华丽辞藻,别用读者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什么“美拉德反应”、“酯化生香”,除非你面向专业受众)。就用平时跟朋友安利美食时那种兴奋又带点絮叨的语气。比如:“我跟你说,那个XX你一定要点!绝了!尤其是刚端上来还滋滋冒油的时候,赶紧夹一筷子…”
  5. 明确目标,别贪心: 一篇软文想同时讲透食材、工艺、历史、情怀、环境… 太难了。聚焦一个最核心的点,把它写深、写透、写生动。比如,这篇就主打“新鲜”,那所有描述都围绕“鲜”字展开。
  6. 真实一点,克制一点: 好吃就是好吃,7分好别说成10分。适当留白,给读者自己去想象的余地。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商家给的压力大,要求必须写出花来,这个平衡点怎么找,我也还在摸索中,可能得多沟通吧。

最后叨叨几句

写吃的软文,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它要求你是个敏锐的观察者(捕捉细节),是个有想象力的表达者(描绘感官),是个会讲故事的人(挖掘内涵),还得是个接地气的沟通者(说人话)。难,但有意思。

说到底,好的美食软文,最终是唤起读者对食物的“渴望”和“信任”。让他们透过你的文字,仿佛已经闻到了香气,尝到了味道,感受到了那份满足,并且相信,去尝试是值得的。这需要真诚,也需要技巧。

下次你再为写美食软文发愁时,不妨先放下笔(或关上电脑),去认真地吃一顿,用心地感受一下。也许灵感,就在那咀嚼的瞬间迸发了呢?当然,也可能吃撑了只想睡觉... 那,就睡醒了再写吧!

【文章结束】

上一篇:为什么你需要一个专业的英文标题?

下一篇:为什么写软文?这事真不是闹着玩的


标题:为什么写美食软文这么难?聊聊吃的软文写作那些事儿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96860.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