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反映诉求、表达己见、寻求共同的重要途径。综合这两年近50起国内热点舆情事态发展走势的观察情况,笔者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有的发展路径,经个人总结与分析,特根据其发展特点人为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舆情发生发酵、舆情传播、舆情引导、舆情营销。
一、舆情发生发酵。大家都知道,任何突发舆情都是一个真实事物、一个社会现象或一个共性认知的虚拟投影,这些事物、现象、认知还有一个常被公众忽略的共性特点,那就是这些事物、现象、认知往往能引发公众的思考、讨论及观点交锋。当这些被放上舆论场,并引发公共讨论,这就是我们常规认为的舆情。舆情发生往往始于某个网帖的爆料、某个视频的曝光或某段文字的吐槽,总之这些都会因为这一个舆情“可参与”、“可讨论”、“可争辩”的共性特点而被持续关注,不断放大。经笔者观察,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基本维持在24至48小时不等,这一段时间里,网上会不断涌现涉舆情事物、人物等要素的信息爆料,例如:快播案舆情的这一个时期网上就出现了大量涉“CEO王欣”、“庭审现象”、“快播辩护团队”等有关信息;在“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舆情发生期,舆论场上也以涌现“爆炸现场”、“涉事公司”等相关信息为基本特征。
二、舆情传播。当舆论场上与舆情相关的信息总量达到饱和时,舆情发展态势就会进入第二阶段,即传播扩散阶段。以媒体、大V为代表的舆情主要扩散媒介就会介入围观炒作,有的是为了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有的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舆论影响力;还有的是为了宣泄内心的社会情绪;总之,这一个时期可长可短,长的超过三天,短的也有一天不到,大多视具体舆情事物的民众粘合度而定,舆情会在这里时期内呈现一段时间的高热运行。
三、舆情引导。媒体、自媒体账号介入舆情传播扩散一段时间后,舆论场上一些深度解读性评论就会随之展开。受舆情热点程度、影响层面等实际因素影响,刊发评论的媒体层级也有所不一样,大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小到地方媒体时事评论,总之这一个时期内,评论观点交锋是舆情主角。需要留意的是,这一个时期是最容易将网上舆情延伸至网下产生具体效应,甚至引起群体性事物。
四、舆情营销。后续由于舆情连锁效应的不断放大,以营销、眼球、牟利为目的的营销账号将会介入热点炒作,“淘宝同款”、“还是我的商品靠谱”等眼球噱头会不断地在公众的“朋友圈”里刷屏。舆情效应也从以当地为主逐渐延伸至全国频现的“舆情搭车”现象。例如青岛“天价虾”事物,后期就出现了大量利用天价虾进行炒作的舆情营销现象,什么“100个大虾一平方”、“一件衣服多少个大虾”等等,这种利用舆情热点进行营销的行为非常容易在全国产生连锁效应,后期网上不断地出现的丽江、海南等地宰客舆情就是典型案例。
只有了解了舆情的发展路径,才跟更加好地进行舆情应对。
互联网新闻与传播就业前景
互联网新闻与传播的就业前景如今非常好,它是增长的行业,有着多元化的工作领域,技术与创新驱动,可以建立自媒体和个人品牌,可以跨界合作和多样化技能。
1、增长的行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互联网新闻和传播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更加多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与信息,这为互联网新闻机构和数字传播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2、多元化的工作领域:互联网新闻和传播行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新闻采编、编辑、摄影、视频制作、社交网络媒体管理、内容营销等。传媒机构、新闻网站、社交网络媒体平台、数字广告公司等都是就业的潜在领域。
3、技术与创新驱动:数字技术和创新对互联网新闻和传播产业具有极为重要影响。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虚拟现实等,正在改变新闻媒体报导和信息传播的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自媒体和个人品牌:互联网新闻和传播行业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自我表达和创业的机会。通过建立个人品牌和自媒体平台,个人可以成为报刊记者、主持人、意见领袖等,从此创造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
5、跨界合作和多样化技能要求:互联网新闻和传播行业需要跨界合作和多样化的技能。例如,了解社交网络媒体管理、数字分析和内容营销等领域的小知识将成为求职者的竞争优势。
适合学习互联网新闻与传播的人群
1、新闻和传媒热爱者:对新闻和传媒行业充满热情的人,对时事新闻、信息传播和社会议题感兴趣。
2、数字技术兴趣者:对数字技术、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和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兴趣,并希望将其应用于新闻和传播领域。
3、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强者:具备较强的文笔、多媒体制作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善于通过汉字、图像、视频等方式讲述故事和传递信息。
下一篇:荣获首奖的普通话手抄报作品:普通话推广手抄报内容大赏
标题:舆情与信息安全管理专业?如何做好新媒体运用及舆情监控管理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87375.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