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意思的软文营销范文:3个让你拍大腿的实操案例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刷到过那种广告?明明知道它是在卖东西,但就是忍不住想看完,看完甚至还想分享给朋友?对,就是那种让你觉得“有点意思”的软文!今天咱就来唠唠,啥叫“有意思”的软文营销范文,为啥它这么招人稀罕,以及,咋样才能写出让人欲罢不能的软文。
一、啥是“有意思”的软文?它凭啥不招人烦?
软文嘛,大家都知道,就是软性广告,不硬推。但“有意思”的软文,它不一样。它不是单纯地夸产品多牛多好,而是能让你乐呵、让你好奇、让你有共鸣,甚至让你觉得“学到了”或者“被戳中了”。
- 为啥传统软文招人烦? 因为太直白!上来就“全球领先”、“销量第一”、“错过后悔”,跟街边大喇叭喊“最后三天,清仓甩卖”有啥区别?用户早免疫了,甚至看到开头就想划走。
- “有意思”的软文为啥行? 它把广告“藏”起来了!它可能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实用的干货,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段子,或者一个引发强烈共鸣的观点。用户是先被内容吸引,然后才“顺便”知道了产品。这个过程,用户不抵触,甚至很享受。
所以,核心在于:价值前置,广告后置。先给用户想要的(有趣、有用、有共鸣),再自然带出你想给的(产品/品牌)。
二、光“有意思”就够了吗?用户到底图啥?
当然不够!有意思只是敲门砖。用户的时间宝贵,注意力稀缺。你得让他觉得,看你这篇软文,值!
- 图一乐呵? 行!能把人逗笑,让人心情愉悦,用户就愿意看,甚至愿意转发分享这份快乐。比如一些脑洞大开的品牌段子。
- 图长见识? 更好!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技巧、干货,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或困惑。用户会觉得“这文章没白看”,对能提供这种价值的品牌自然产生好感。比如教你穿搭、护肤、省钱妙招的。
- 图找共鸣? 绝杀!能精准戳中某一群体的痛点、痒点、兴奋点,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让他们感觉“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会极大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比如吐槽职场、育儿、情感话题的。
成功的“有意思”软文,往往是“有趣”+“有用”或“有趣”+“共鸣”的结合体。 单纯搞笑可能记不住品牌,单纯干货可能不够吸引人点开。
三、别光说!来点实在的“有意思”软文案例!
光讲道理没劲,上硬菜!看看别人是咋玩的:
案例1:美食探店?不!这是一场“悬疑探案”!
- 背景: 一家新开的、位置有点偏的私房菜馆。
- 软文操作: 没直接吹菜品多精致、环境多优雅。而是以一个“美食侦探”的视角,写自己如何根据几条模糊线索(朋友语焉不详的推荐、网上零星的神秘好评、一张拍糊了的招牌菜照片),像破案一样,历经“波折”(导航出错、巷子太深)最终找到这家店。
- “有意思”在哪?
- 形式新颖: 把探店写成悬疑故事,代入感极强。
- 制造悬念: “到底有多好吃,值得这么找?” 勾起读者好奇心。
- 情感共鸣: 找到宝藏小店的那种惊喜和成就感,吃货都懂!
- 广告后置: 最后才揭晓店名和招牌菜,但读者已经被“破案”过程吸引,对结果充满期待。品牌印象?深刻!
案例2:宠物用品?先来场“猫狗吐槽大会”!
- 背景: 卖一款能解决宠物掉毛问题的神器(比如粘毛滚轮、吸尘器)。
- 软文操作: 开篇不聊产品,而是发起一场“宠物掉毛大吐槽”!用极其生动、夸张的语言描述养宠家庭的“毛灾现场”——黑衣服不敢穿、沙发变毛毯、喝咖啡杯底有毛…配上各种搞笑又真实的宠物掉毛表情包和主人崩溃图。
- “有意思”在哪?
- 精准共鸣: 养宠人看到标题就忍不住点进来,“对对对!我家就这样!”
- 幽默表达: 用吐槽和段子的方式讲痛点,轻松有趣,传播性强。
- 痛点放大: 在大家笑出眼泪、疯狂点头的时候,自然引出解决方案:“直到我遇到了XX神器…”。这时候介绍产品,简直是救世主降临!用户接受度超高。
案例3:知识付费课?先送你一份“避坑指南”!
- 背景: 推一门教人做短视频的课程。
- 软文操作: 标题可能是《做短视频3个月,我踩过的5个大坑,希望你一个都别碰!》。内容详细分享自己(或虚构的“朋友”)做短视频初期,因为不懂平台规则、不会选题、不会剪辑等踩的坑、花的冤枉钱、浪费的时间,以及这些坑带来的惨痛教训(播放量个位数、账号被限流等)。
- “有意思”在哪?
- 价值前置: 直接给干货!“避坑指南”本身就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对目标用户(想学做短视频的人)吸引力巨大。
- 真实感强: 分享失败经验比吹嘘成功学更让人信任,显得真诚。
- 建立信任: 我都把坑告诉你了,说明我懂行吧?那我的课程是不是更值得信赖?最后再提课程能系统性地帮你避开这些坑、掌握正确方法,转化就顺理成章。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套路现在也挺多,用户也精了,内容是否足够真诚、干货是否足够硬核,才是关键。
四、那…我咋写出这种“有意思”的软文?憋不出来啊!
别急,几个接地气的思路,试试看:
- 把自己当用户,别当销售: 写之前问问自己:如果我不是卖这个的,我对啥内容感兴趣?什么话题能让我点开?什么信息对我真的有用?什么故事能打动我?忘掉KPI,先想用户需要啥。
- 讲个好故事,永远不过时: 人都爱听故事。产品诞生的故事、用户使用的故事(尤其逆袭、改变类的)、品牌创始人的故事… 用故事承载信息,比干巴巴说参数有趣多了。 案例1就是典型。
- 蹭热点?要蹭得巧! 结合当下热门事件、流行语、影视剧、社会情绪去创作。但别硬蹭! 要找到产品和热点之间自然、有趣、有深度的结合点。生搬硬套只会尴尬。比如宠物案例结合“掉毛季”这个季节性痛点。
- 玩转情绪,共鸣是王道: 找到你的目标用户群最普遍的情绪点——是焦虑(职场、育儿、健康)?是渴望(变美、赚钱、脱单)?还是愉悦(休闲、娱乐、治愈)?用内容戳中这些情绪,引发共鸣,用户会觉得“你懂我”。
- 形式可以皮一点: 别总是一本正经的文章体。试试:
- 对话体: 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 清单体: “5个技巧”、“3个误区”,清晰好读。
- 测评体/对比体: 真实体验,更有说服力。
- 神转折段子: 前面铺垫一堆,最后来个意想不到的广告,让人忍俊不禁(但别太生硬)。
- “广告”要藏得深,露得巧: 核心信息要自然融入内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或者故事发展的合理结果。别在结尾突然硬广,像“广告位招租”。案例2的吐槽到解决方案的过渡就相对自然。当然,具体怎么“藏”得妙,这个度需要不断练习和测试,没有绝对标准。
五、写完了,咋知道算不算“有意思”?
别自嗨!几个土办法判断一下:
- 你自己愿意看第二遍吗? 写完了,放一两天,再回头看。如果自己都觉得无聊、看不下去… 那悬了。
- 敢不敢发给朋友看? 发给目标用户画像相符的朋友,问问他们的真实感受:“看到一半关了吗?”“看完记得是啥牌子不?”“觉得有用/好玩吗?” 别问“好不好”,要问具体感受。
- 看数据! 发出去后,核心看这几个:
- 打开率: 标题和封面够不够吸引人点进来?
- 读完率/停留时间: 内容能不能留住人看到底?
- 互动率(评论、点赞、分享): 有没有引发讨论或传播?用户是默默看完,还是愿意动手互动?
- 转化率(咨询、购买等): 最终有没有带来实际效果?这才是终极目标。
如果数据不错,或许暗示你的方向是对的。如果不行,别灰心,分析原因,下次再试!记住,“有意思”是个感觉,需要不断尝试和迭代。 没有谁能篇篇爆款,但持续输出有价值、有温度的内容,总会找到感觉。
最后叨叨两句:
“有意思”的软文营销,说到底,是一种尊重用户的沟通方式。它不强买强卖,而是先提供价值,建立信任和好感,再顺带提提自己的产品。在这个信息爆炸、用户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能让人愿意看下去、记住你、甚至喜欢你的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所以,下次写软文,别急着夸产品。先想想,怎么让你的内容,变得“有意思”一点? 试试看,说不定有惊喜!
【文章结束】
标题:有意思的软文营销范文:3个让你拍大腿的实操案例
地址:http://www.wenfangge.com/rwfb/98487.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