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记型软文写作指南:如何把人物故事写成带货神器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刷手机时,被一篇讲某创始人、某手艺人、某设计师的故事吸引,看得津津有味,结果看着看着...咦?怎么最后被种草了他家的产品?还心甘情愿地掏了腰包?这就是传记型软文的魔力!它不讲产品多牛,而是讲人,讲人的故事、梦想、挣扎和成功,让你在情感共鸣中,不知不觉接受了产品。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软文到底怎么写?怎么才能让人物故事变成带货的利器?别急,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一、传记型软文,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说,它就是用写人物传记的方式,来包装一个品牌或产品。核心不是干巴巴地夸产品参数,而是通过塑造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创始人、核心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把他/她的经历、价值观、对产品的执着融入故事里。读者先被这个人打动,进而对他倾注心血的产品产生好感和信任。
- 问:这不就是给老板或创始人歌功颂德吗?
- 答:错!大错特错! 传记型软文的核心是真实和共鸣,不是拍马屁。它需要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包括遇到的困难、走过的弯路、甚至失败的经历。这些“不完美”恰恰是拉近与读者距离的关键。想想看,一个一帆风顺、毫无挫折的“完人”故事,谁信?谁爱看?
二、为啥非得写传记型软文?直接夸产品不香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广告满天飞的时代,消费者早就练就了一身“自动屏蔽广告”的本领。硬广?效果越来越差。而传记型软文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 情感连接,建立信任: 故事最能打动人。一个好的人物故事,能绕过消费者的理性防御,直接触动情感。当你了解了这个人为什么做这件事,经历了什么磨难,你更容易相信他做出来的东西是靠谱的、有诚意的。
- 差异化竞争,塑造品牌个性: 产品同质化严重?讲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差异化武器。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经历,赋予了品牌独特的灵魂和温度,让冷冰冰的产品有了人格魅力。
- 提升品牌价值感: 当消费者了解到产品背后凝聚的匠心、坚持和故事,他们会更愿意为这份“附加值”买单,觉得这钱花得值,不仅仅是买了个物件。
- 传播性强: 一个好故事,天然具有传播属性。人们乐于分享那些触动自己、激励自己或者让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人物故事。
三、怎么写?手把手教你打造吸金人物故事
第一步:找准你的“主角”和“戏眼”
- 主角是谁? 创始人?首席工匠?产品经理?选那个与产品核心价值关联最紧密、最有故事可挖的人。不一定非得是老板,一个默默耕耘几十年的老匠人可能更有感染力。
- 戏眼是什么? 就是故事的核心冲突和驱动力。他/她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遇到了什么巨大的困难或转折点?是什么支撑他/她坚持下来?这个“戏眼”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也是引发共鸣的关键。比如:
- 为了儿时的一个承诺?
- 对行业现状的不满,决心改变?
- 一次失败后的绝地反击?
- 对传统技艺近乎偏执的守护?
第二步:深挖素材,寻找“闪光点”和“痛点”
别指望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编出好故事。深入采访你的主角!像朋友聊天一样,引导他/她讲述:
- 童年或早期经历: 哪些事影响了他/她后来的选择?
- 创业/研发的初衷: 最原始的动机是什么?
- 过程中的至暗时刻: 最难的时候什么样?怎么熬过来的?(这个往往最能打动人!)
- 关键转折点: 是什么让事情有了转机?
- 对产品的“执念”: 在哪些细节上他/她特别较真?为什么?
- 用户的反馈: 有没有哪个用户的故事让他/她特别感动或坚定了信心?
记住:真实细节是金! 一个熬夜后清晨的街景,一个反复试验失败后的小动作,一句家人或伙伴的关键话语,都能让故事瞬间鲜活起来。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采访对象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对某些关键决策的细节记忆模糊了,这确实是个挑战。
第三步:结构编排,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别写成流水账或者简历!好的传记型软文要有起承转合,像一部微电影。常用结构:
- 引人入胜的开头(Hook): 用一个强烈的画面、一个尖锐的问题、或者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开头,瞬间抓住眼球。比如:“凌晨三点的作坊里,只有他和他手里那把快磨秃了的刻刀...” 或者 “他放弃了百万年薪,就为了做一把‘没人要’的椅子?”
- 展现困境与挑战(Conflict): 主角遇到了什么难题?是资金断裂?技术瓶颈?不被理解?市场冷遇?把困难写具体,写生动,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压力。
- 坚持与突破(Struggle & Breakthrough): 主角是如何应对的?展现了什么样的特质(坚持、创新、死磕...)?最终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或实现突破的?这个过程要突出人物的精神内核。
- 成果与价值(Achievement & Value): 困难克服后带来了什么?不仅是产品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成长、理念的实现、以及对用户/行业带来的改变。这里可以自然地带出产品,说明它是如何承载了主角的梦想和解决用户问题的。
- 展望与升华(Vision & Elevation): 故事讲完了,但意犹未尽。可以谈谈主角未来的梦想,或者将人物的精神升华到更普世的价值层面(如匠心、坚持梦想、改变生活等),引发更深层次的共鸣。
第四步:写作技巧,让文字活起来
-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与其说“他非常坚持”,不如说“他连续熬了七个通宵,试遍了第102种材料组合”。
- 场景化描写: 把读者带入那个情境。“冬日里没有暖气的车库,呵气成霜,他裹着毯子调试设备”,比“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有力得多。
- 对话引用: 适当加入主角或关键人物的原话(口语化),能极大增强真实感和感染力。“当时我老婆说:‘你再这么折腾下去,家都要散了!’但我心里那团火,灭不了啊。”
- 展现,而非讲述(Show, Don't Tell): 不要直接说“他很执着”,而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和细节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他的执着。
- 融入产品,但别太硬: 产品是人物故事的自然结晶和证明。在讲述人物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理念的过程中,产品作为解决方案或成果出现,就显得顺理成章。避免生硬地插入产品广告。故事本身才是主体,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重点强调: 情感共鸣是第一位的! 读者要先被打动,才可能被打动去了解产品。
第五步:避坑指南!这些雷千万别踩
- 过度吹捧,虚假浮夸: 把主角写成“圣人”或“超人”,故事假大空。真实才有力量,适度展现脆弱和失败反而加分。
- 故事与产品脱节: 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最后发现跟产品没啥关系,或者关联牵强。人物的核心经历、价值观必须与产品的核心卖点紧密相连。
- 缺乏细节,空洞说教: 通篇都是“他坚持不懈”、“他勇于创新”这样的套话,没有具体事例支撑,干巴巴的像思想汇报。
- 忽视目标读者: 故事写得很好,但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关心的话题或能理解的语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什么故事能触动他们?
- 篇幅失控,重点模糊: 什么都想写,结果成了长篇大论,核心的“戏眼”和产品的价值被淹没。学会取舍,聚焦最能打动人、最能体现产品价值的主线。 嗯...虽然我强调了聚焦主线,但有时候判断哪些细节该舍该留,确实需要经验和反复斟酌,搞不好就舍掉了精华。
四、举个“栗子”,看看别人咋做的
想想那个卖褚橙的故事。核心不是橙子多甜,而是讲褚时健老爷子跌宕起伏的人生:曾经的“烟草大王”,高龄入狱,出狱后七十多岁高龄承包荒山种橙子,历经艰辛,把品质做到极致。故事里充满了挫折、坚持、匠心和东山再起的励志精神。读者被褚老的个人魅力和精神所打动,褚橙就不再是普通水果,而是一种精神象征和品质保证。人们买褚橙,某种程度上是在为这份人生故事和精神买单。
写在最后:好故事,自带销售力
传记型软文,说到底,是用人的温度去暖化商业的冰冷。它要求我们回归人性,去挖掘、倾听并真诚地讲述那些产品背后鲜活的人和事。这或许暗示,在广告越来越难做的今天,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带货王”。
下次你想推广一个产品时,不妨先问问:“是谁创造了它?他/她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把这个故事讲好,产品自然就有了灵魂和说服力。
【文章结束】
标题:传记型软文写作指南:如何把人物故事写成带货神器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97034.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