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便民活动软文怎么写?这10个技巧让居民主动参与!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社区微信群发了活动通知,群里静悄悄,活动当天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 哎,辛辛苦苦策划的活动,为啥就没人来呢?说实话,问题可能就出在那篇不起眼的活动宣传软文上!好的社工便民活动软文,真不是随便写几句“时间地点内容”就完事了。那到底怎么写才能让居民看了就想来?别急,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一、搞明白:软文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自问:目标人群是谁?不就是社区居民吗? 自答: 嘿,还真不能这么笼统!你得细分: * 年龄层: 大爷大妈?年轻爸妈?还是放学娃? * 核心需求: 是图方便(比如免费理发)?图健康(义诊讲座)?图热闹(节日活动)?还是图实惠(旧物置换)? * 信息获取习惯: 爱刷微信群?看社区公告栏?还是喜欢刷短视频?
比如,给老年人看的,字要大!重点要突出!时间地点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年轻爸妈看的,你得戳中他们带娃的痛点、痒点、爽点: * 痛点: 孩子在家闹腾没地方去?→ “周末解放双手!社区亲子手工坊开课啦!” * 痒点: 想让孩子学点东西又不想跑远?→ “家门口的艺术启蒙!免费儿童绘画体验” * 爽点: 活动好玩还能认识邻居?→ “和孩子一起动手做玩具,结交同龄小伙伴!”
二、标题是门面:怎么让人忍不住点开看?
自问:标题不就是写清楚活动名称吗? 自答: 哎哟,那可差远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抓人眼球的标题太关键了!试试这几招: * 制造悬念/好奇: “社区里藏了个‘宝藏’?周六来挖!” (适合跳蚤市场/旧物置换) * 突出利益点/解决痛点: “手机挂号太难?明天专家手把手教你搞定!” (便民服务类) * 营造紧迫感/稀缺性: “名额有限!最后10个免费体检机会等你抢!” (健康类活动) * 用数字吸引注意: “学会这3招,在家轻松给老人量血压!” (技能培训类) * 加入情感共鸣词: “重温邻里情!楼栋百家宴,就差你这道拿手菜!” (邻里活动)
注意: 标题党要不得!内容必须和标题相符,否则去了发现货不对板,下次谁还信你?
三、内容要有料:光喊口号可不行!
自问:内容不就是把活动流程写一遍? 自答: 当然不止!你得让居民看完觉得“这活动对我有用/有意思/不去亏了”。结构可以这样安排:
- 开头: 快速点明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或带来什么好处。“孩子放暑假在家太无聊?社区‘小小科学家’夏令营开营啦!动手做实验,快乐学知识!”
- 主体:
- 讲清楚细节: 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报名方式(电话?微信?现场?)务必清晰! 别写“本周六下午”,要写“8月24日(周六)下午2:30-4:30”。
- 描绘场景/亮点: 别光说“有手工”,要说“亲手制作会发光的小夜灯,带回家装饰你的小天地!”;别说“有义诊”,要说“三甲医院骨科专家坐诊,现场解答腰腿疼痛烦恼!”
- 强调“为什么值得来”: 免费?有礼品?能学实用技能?能认识新朋友?能解决实际困难?把这些价值点突出出来!
- 加入信任背书: 如果有合作单位(比如医院、律所、知名老师),提一下能增加可信度。“特邀市人民医院王主任医师亲临”。
- 结尾: 再次呼吁行动!“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快扫码入群报名吧!” 或者 “带上家里的旧书,周六下午3点,小广场不见不散!”
四、语言接地气:说人话,别打官腔!
自问:语言正式点显得专业不好吗? 自答: 跟咱居民沟通,亲切、自然、口语化才是王道!想想你怎么跟邻居聊天? * 用“咱”、“咱们”: “咱们社区”、“咱老年朋友”。 * 用感叹句、疑问句: “还在为手机缴费发愁?快来学!” “好玩又有趣,不来试试吗?” * 避免生硬词汇: 把“参与”换成“来玩”、“来参加”;把“设施”换成“场地”、“地方”;把“流程”换成“怎么玩”、“活动安排”。 * 适当用网络热词(适度): “干货满满”、“薅羊毛”、“遛娃圣地”(看受众)。
反面例子(官腔): “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兹定于本周六举办文艺汇演活动...” 正面例子(接地气): “嘿!周末别宅家啦!社区小广场周六晚7点有‘纳凉晚会’!街坊邻居自编自演的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还有互动小游戏!带上小板凳,来凑热闹呗!”
五、形式要多样:光文字可不够看!
自问:软文不就是一段文字发群里吗? 自答: 现在可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纯文字容易被忽略。试试这些: * 图片是王道: 活动海报(信息一目了然)、往期精彩照片(有图有真相!)、流程示意图。 * 短视频/动图: 十几秒的活动预告小视频,或者往期活动精彩瞬间剪辑,吸引力爆棚! * 信息长图: 把活动信息、流程、亮点、报名方式整合在一张精美的长图里,方便保存和转发。 * 互动形式: 微信群接龙报名、小程序报名、留言点赞送小礼品等,增加参与感。
重要提示: 无论哪种形式,核心信息(时间地点报名方式)必须清晰、突出、易找到!别让人翻半天还找不到关键信息。
六、案例说话:看别人家社区怎么做的!
理论讲再多,不如看实例。 去年我们社区搞了个“智能手机培训班”,专门教老人用微信、挂号、打车。软文是这么写的:
标题: “儿女不在身边?别怕!社区教你玩转手机,挂号打车不求人!” 内容: 张阿姨的烦恼:女儿在外地工作,最近身体不舒服想去大医院看看,可网上挂号咋操作?站在路边半天打不到车,急得直跺脚... 别担心!社区“银龄课堂”开课啦!
这次学啥? * 微信视频聊天:跟儿女“面对面”! * 手机预约挂号:不用起大早排队! * 滴滴打车:出门一键叫车,方便又安全! * (还教怎么看新闻、听戏曲呢!)
谁来讲? 社区请了大学生志愿者,手把手教,包教包会! 啥时候? 每周三下午2:00-3:30 (第一期共4次课) 在哪学? 社区活动室二楼 怎么报名? 直接来社区居委会登记,或者打电话:138XXXX1234 (李社工) 名额有限,只招20位! 先报先学!学会了自己方便,儿女也更放心!
(配图:往期课堂老人认真学习的照片、志愿者耐心指导的照片、手机操作界面截图)
效果咋样? 报名电话被打爆了!第一期名额一天就报满,后来不得不加开了一期。活动结束后,好几个阿姨还专门来感谢,说“这下可方便多了!” 参与人数比以往类似活动增加了50%! 这或许说明,精准戳中痛点+清晰传达价值+方便报名的组合拳,效果真不赖。
七、渠道要选对:酒香也怕巷子深!
自问:软文写好了,往哪里发最有效? 自答: 得看你的居民习惯在哪里获取信息! * 社区微信群/楼栋群: 最直接!最常用!记得@所有人,重要信息可以发几遍(别刷屏)。 * 社区公告栏/宣传栏: 贴海报!字大图亮,关键信息突出。适合通知不太用手机的老年群体。 * 社区公众号/服务号: 发布正式通知、活动回顾的好地方。可以做得更精美。 * 线下口头传播: 社工、楼长、志愿者在小区里碰到居民,口头提醒一句“王阿姨,周六有义诊记得来啊!”效果往往意想不到。 * 物业合作: 通过物业管家、APP推送信息。 *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 如果目标人群是年轻爸妈或中年人,可以尝试制作短平快的活动预告视频。不过话说回来,具体哪个平台的算法推送机制最能精准触达社区居民,这个... 我也还在摸索中,可能得结合具体社区情况多试试。
八、避坑指南:这些雷千万别踩!
写软文时,小心这些常见错误: * 信息模糊不清: “本周”、“近期”、“活动室”... 到底是哪天?几点?哪个活动室?必须具体! * 重点不突出: 大段文字没重点,居民扫一眼就过了。把时间、地点、核心好处、报名方式加粗或者放在显眼位置。 * 自嗨式写作: 光写活动多好,不写对居民有啥用。时刻想着“这关我啥事?” * 报名方式复杂: 又是填表又是审核,流程太长直接劝退。报名越简单越好! * 缺乏反馈互动: 活动结束后,在群里发点照片、视频,感谢参与,预告下次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写社工便民活动软文,说到底,就是用居民爱听的话,讲清楚活动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且让他们方便参与。它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但需要用心、用情、站在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多观察、多尝试、多总结,你也能写出让活动“爆满”的软文!赶紧试试吧,让咱社区的便民活动真正热起来!
【文章结束】
标题:社工便民活动软文怎么写?这10个技巧让居民主动参与!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99014.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