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算广告吗?广告还是内容的模糊地带
【文章开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刷着小红书,看到一个素人博主真情实感夸赞一家超小众火锅店,照片诱人,文字朴实,你立刻被种草了,周末兴冲冲跑去打卡。结果呢?地方难找,味道平平,价格不菲,一搜才发现,原来那篇笔记就是个精心包装的广告! 这感觉,是不是像吞了只苍蝇?不爽,特膈应,对不对?好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软文到底算不算广告?是广告?那它为啥非得藏头露尾?不是广告?那商家吃饱了撑的花钱找人写它?这好像有点...矛盾啊?
软文是啥玩意儿?剥开糖衣看本质
别被名字里的“软”字忽悠了。软文,听起来温温柔柔的,本质上就是穿着“内容”外套的广告推销员!它不像传统广告那样扯着嗓子喊“买我买我”,而是化身成一篇貌似掏心窝子的文章、一条真诚分享的微博、一段接地气的种草视频。它的核心任务?没变——让你对某个产品、服务、品牌产生好感,最终达成消费目的。 * 目标明确: 商家花真金白银,就是要你看完动心,最好能下单。 * 形式伪装: 它模仿新闻、模仿测评、模仿用户真实体验分享,试图让你卸下对“广告”的心理防备。 * 重点在这儿! 所有软文的源头,几乎都离不开商业金钱交易。博主/创作者收了钱(或产品、资源置换),然后按照商家的要求或者引导去创作内容。这就和街边发传单的大爷性质一样,只不过大爷没隐藏身份罢了。
法律怎么说?硬杠杠在这儿放着呢!
核心问题来了:从法律角度看,软文算不算广告?答案是 斩钉截铁的“是”!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写得明明白白。它说广告是啥?是通过一定媒介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商品或服务的商业信息活动。软文是不是媒介?是!它介绍不介绍商品服务?介绍!是不是商业行为?更是!板上钉钉了。
法律最较真的一点是什么?是透明度!《广告法》有规定(像第十四条啥的),广告必须清晰标明自己是广告,不能以新闻或用户名义搞误导。小红书、抖音、微博这些平台自己也要求博主在发布商业软文时,必须打标签,比如“广告”、“赞助”、“合作”。
那为啥咱看到的很多软文都不标?
理想很丰满,现实嘛...呵呵。这里面原因可就复杂了: * 有些平台睁只眼闭只眼? 内容审核力度可能跟不上,漏网之鱼多得很。 * 博主耍小聪明? 怕打标签影响流量,掉粉丝,干脆不标,反正可能查不到。 * 商家默许? 觉得“原生”内容效果更好,暗示或明示博主“自然点”。 * 具体咋监管和执行的? 哎,说实话,这个具体怎么落地抓、怎么高效认定每个没打标的软文,这监管的技术和成本细节我有点迷糊,不敢乱说... 反正目前的情况是,一大堆没按规矩来的软文在网络上活蹦乱跳。 所以,甭管它包不包装,打没打标签,只要你拿着放大镜去对照广告法的定义,软文的本质属性就是广告。法律这根硬杠杠,它绕不过去。
为啥大家这么烦软文?主要是被骗的感觉太糟心!
要是软文都大大方方标“我是广告”,咱可能还没那么大意见。像电视剧里插播的那些硬广,讨厌归讨厌,但咱心里门儿清——人家没打算骗你。可软文恶心人的地方在于啥?在于披着羊皮的狼!它冒充的是:
- 客观的第三方评价: 假装自己是公正的中立者,其实是收费的推销员。
- 真实的用户体验: 编造(或严重美化)使用经历,让你误以为是同类。
- 有用的信息干货: 假装科普分享,暗藏私货推荐。
这份伪装被戳穿的那一刻,信任感瞬间崩塌。有数据显示,超过87%的用户表示,一旦发现自己关注的博主发的“真实分享”原来是隐秘软文,好感度和信任度会断崖式暴跌。 这种感受,简直像吞了苍蝇,可能比直接看硬广还要糟糕十倍!感觉智商被侮辱,真情实感被当成韭菜割。它利用的是你对朋友推荐、对“素人”经验的天然信任感。所以啊,大家对隐秘软文的排斥和愤怒,根源在于那份虚伪和欺骗性。
软文就完全没价值?倒也未必...(一个转折)
不过话说回来... 把事情一巴掌拍死也不公平。要是软文操作得当(别打我!我说的是“得当”),也不是一无是处。 它最大的问题在于隐藏身份搞欺骗。但如果它亮明身份,并且内容本身真能提供价值呢?这就有点不一样了: * 形式天生有优势: 相比硬广的狂轰滥炸,软文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确实更容易让人接受信息。 * 可以挖掘产品深层故事: 比如那个90后文青回老家做豆腐的故事,配合工艺展示,即使知道是推广,也可能吸引真正喜欢传统手艺的人去尝试。 * 提供实用参考: 一个旅行博主接了某款防晒霜的广告,但他详细测评了不同场景下的防晒效果、肤感、防水性,并明确说明是合作,这对正需要买防晒霜的用户来说,参考价值是存在的。 更关键的是,有时候这能帮到真需要的人或店。 举个真实例子,我老家小县城有个老太太开了家手擀面馆,味道超绝但位置特别偏,眼看要倒闭。后来有个本地小博主自费去拍了(是真自费,没接推广),结果视频爆了,很多外地游客专门找过去吃。你说这种内容,要是商家主动找博主后续合作推一下,提前说明是广告,内容保持真实,好吃就是好吃,那有啥问题? 既能传播本土美食,又能让小店活下去,双赢! 关键在于,别骗人。价值基础和商业意图公开透明了,软文这种形式本身不一定是原罪。大家恨的是欺骗,不是所有商业内容。
结论?本质是广告,透明是解药
兜兜转转一圈,回到开头那个烧脑的问题:“软文属于广告还是广告”?嗯,这个表述本身有点怪... 它的核心是在问:软文到底算不算广告?我的答案是:
软文的本质就是广告! 法律定性跑不了,商业推广目的藏不掉。
但它为啥这么招人烦,甚至让人产生“它是不是有别于广告”的错觉?核心点在于那个“软”字带来的伪装和欺骗感!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坑人的火锅店软文,它最大的问题不是推广,而是冒充了真实的用户推荐。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争论它是不是广告(是!必须是!),而是如何让它“硬”起来——光明正大地亮明身份! 平台、机构、博主该做的事很清楚: * 博主:收钱办事,天经地义,但大大方方标“广告”、“合作”。 * 平台:监管别装死,发现不标识的推广内容,该罚就罚。 * 法律:继续完善细则,执行要更有力、更下沉、更与时俱进。
内容营销本身没毛病,好的软文也能提供信息增量。消费者也没那么脆弱,看到“广告”标签就扭头跑。大家只是极度厌恶被当猴耍。下次看到那种让你怦然心动、“干货满满”的好文章好视频,留个心眼儿:这份“真诚”的背后,是不是藏了一份没亮出来的“账单”?
【文章结束】
上一篇:软文策略全知识:从入门到避坑指南
标题:软文算广告吗?广告还是内容的模糊地带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99815.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