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艺软文广告实战指南:从入门到上头
【文章开始】
你刷综艺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在看明星玩游戏笑得前仰后合,突然就特别想吃某个牌子的零食?或者看到嘉宾们在民宿里温馨互动,莫名其妙就被种草了某个家居用品?这背后啊,十有八九藏着综艺软文广告的“魔力”! 那问题来了,综艺软文广告到底是怎么做的啊?怎么就能让人不知不觉被“套路”了呢?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一、 软文广告?不就是变着法儿打广告嘛!
对,也不全对。核心目的确实是推广产品或者品牌,这点没跑儿。但关键在于这个“软”字!它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直接怼到你脸上喊“买它买它!”,而是把广告信息巧妙地编织进综艺内容里,让你在看节目、娱乐放松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接收到了品牌想传递的信息。这感觉,就像朋友聊天时随口安利,而不是硬塞给你一张传单。
为啥非得“软”? * 观众变精了! 大家对硬广的免疫力越来越强,看到广告就想快进、换台。硬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 综艺是娱乐场! 观众打开综艺是为了放松、找乐子,突然来个生硬的广告,破坏观看体验,观众不买账,品牌也尴尬。 * “软”的更有说服力! 当产品自然地出现在明星使用、嘉宾讨论或者节目环节中时,观众更容易产生“哦,这东西好像真不错”、“他们都在用”的感觉,信任感和代入感蹭蹭往上涨。
二、 灵魂拷问:综艺软文广告到底怎么做?
好,重点来了!综艺软文广告是怎么“炼”成的?其实没那么神秘,但需要花心思。
1. 找对“婆家”:匹配度是王道
不是所有综艺都适合你的品牌!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对综艺节目。 * 看调性: 你的品牌是高端大气?还是年轻活力?综艺节目的风格、受众得跟你品牌气质搭调。总不能把奢侈品硬塞进一个搞怪整蛊的综艺里吧?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 看受众: 节目主要观众是谁?年龄、性别、兴趣、消费能力?这得跟你产品的目标用户高度重合。比如母婴产品,肯定优先考虑亲子类、生活观察类综艺。 * 看内容: 节目的环节设置、主题有没有可以自然融入你产品的机会?是户外挑战需要装备?是美食环节需要食材调料?还是生活场景需要家居用品?
举个栗子: 某国民牛奶品牌赞助《向往的生活》。为啥成功?节目是慢生活、田园风,主打温情、家常,受众广泛。牛奶作为日常营养品,出现在黄磊做饭的灶台边、出现在大家早餐的餐桌上、甚至成为“家人”们关心彼此健康的载体(比如让嘉宾早上喝一杯),简直不要太自然!观众看着舒服,品牌露出也顺理成章。
2. 植入有“术”:自然才是硬道理
选好了节目,怎么把产品“放”进去?生硬地摆在那儿可不行,得让它“活”起来! 常见的手法有:
- 场景融入: 这是最基础也最常用的。产品作为节目场景的一部分自然出现。
- 比如: 嘉宾住的民宿里,摆放着某品牌的智能音箱、空气净化器;厨房里用的是某品牌的厨具、调料;户外露营时,用的是某品牌的帐篷、户外电源。关键是看起来不突兀,像是场景里本来就该有的东西。
- 情节绑定: 把产品巧妙地设计进节目环节或任务中。
- 比如: 游戏环节的奖品是某品牌手机;完成任务需要用到某款APP;嘉宾们需要合作冲泡某品牌咖啡来招待客人。让产品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部分,观众注意力自然就被带过去了。
- 口播/体验分享: 让主持人或嘉宾在合适的时机,以相对自然的方式提及或体验产品。
- 比如: 主持人在转场时说:“感谢本环节由XX汽车冠名播出,XX汽车,智享出行新体验!”(这算相对“硬”的口播,但冠名通常有这权益)。
- 更“软”的: 嘉宾在休息时,拿起桌上的饮料喝一口,随口说:“哇,这个XX果汁口感很清爽,解渴!” 或者在体验某产品功能后,发出真实的赞叹。重点在于“自然流露”,而不是像背广告词。
- 情感共鸣: 最高级的玩法! 把品牌理念或产品价值,与节目传递的情感、价值观联系起来。
- 比如: 在一个讲述家人团聚、友情的温情时刻,背景里出现了某品牌象征“家”的电器;或者在一个挑战成功、团队协作的环节后,大家用某品牌饮品庆祝。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认同,进而对品牌产生好感。
核心心法: 让广告成为内容,而不是打断内容! 观众察觉不到(或者不反感)这是广告,才算成功了一半。
3. 内容共创:品牌方别当甩手掌柜
很多品牌以为投了钱就完事了?大错特错!成功的软文广告,需要品牌方和节目制作团队深度沟通、共同创作。
- 提前介入: 在节目策划阶段,品牌方就要和导演组、编剧沟通,了解节目的大致走向、环节设置,共同寻找产品可以自然融入的“点”。而不是等节目快拍完了才硬塞。
- 提供素材与支持: 品牌方需要提供产品、产品核心卖点信息,甚至可能需要配合节目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同时,也要信任制作团队的专业性。
- 审核与反馈: 在脚本阶段、拍摄过程中以及后期剪辑时,品牌方都需要仔细审核涉及产品的部分,确保信息准确、露出自然,避免出现负面或尴尬的场景。但切记不要过度干涉创作,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三、 效果咋样?数据说了算?
投了这么多钱和精力,效果怎么衡量?光靠感觉可不行。
- 曝光量: 这是最基础的。产品在节目中出现的时长、次数、位置(特写镜头价值更高)。现在很多技术可以精确统计。
- 社交媒体热度: 节目播出后,品牌相关词、产品名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搜索量、讨论量有没有激增?有没有形成话题?这直接反映了观众的关注度和自发传播意愿。
- 电商平台反馈: 最直接的!节目播出期间及播出后一段时间内,品牌官方旗舰店、相关电商平台上的搜索量、流量、销量有没有明显提升?转化率是硬道理。比如某零食在综艺里被明星吃了之后,据说其线上销量在接下来一周内或许暗示有显著增长(具体算法各家保密,但趋势是能看到的)。
- 品牌认知与好感度: 这个相对长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评估,看观众对品牌的印象、好感度是否有提升。
不过话说回来, 效果这事儿吧,影响因素很多。节目本身火不火、植入是否真的自然、产品本身竞争力如何,都有关联。一次成功的综艺软文广告,往往是天时(好节目)、地利(好产品)、人和(好创意)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挑战与雷区:小心别翻车!
综艺软文广告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搞不好就容易踩雷。
- 过度植入: 为了多露脸,不顾节目观感,疯狂刷存在感。产品无处不在,嘉宾三句话不离品牌名。观众:烦死了!直接快进! 效果适得其反。
- 生硬尬演: 嘉宾演技浮夸,强行安利,台词像广告复读机。观众: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不仅记不住产品,还可能对嘉宾和品牌都产生反感。
- 调性不符: 前面说了,品牌和节目气质不搭,硬凑在一起。观众:???这什么鬼? 品牌形象可能受损。
- 负面关联: 如果节目本身出现负面舆情(比如嘉宾丑闻、环节设计引发争议),赞助品牌也可能被牵连,躺着中枪。
- 监管风险: 现在对广告植入的监管也越来越规范,需要明确标注“广告”字样(虽然综艺里有时执行得比较模糊)。合规是底线!
所以啊,做综艺软文广告, “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既要达到传播目的,又不能牺牲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这中间的平衡点,需要品牌方和制作方共同摸索,不断磨合。
写在最后:观众不是傻子!
说到底,综艺软文广告能不能成,核心还是看“真不真”、“自不自然”。现在的观众都火眼金睛,是不是广告,一眼就能看穿。区别在于,有的广告让你觉得“哦,是广告”,然后就没然后了;而真正做得好的软文广告,是让你明明知道它可能是广告,但因为融入得好、时机恰当、甚至带来了欢乐或感动,你并不反感,甚至乐于接受这种安利。
所以,品牌方们,别老想着怎么“套路”观众。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琢磨怎么让产品真正服务于节目内容、服务于观众体验, 这或许才是综艺软文广告长久有效的“不二法门”。毕竟,观众开心了,看舒服了,对你的品牌有好感了,这钱才算花得值,对吧?
【文章结束】
标题:综艺软文广告实战指南:从入门到上头
地址:https://www.wenfangge.com/rwfb/99150.html
注明“来源:文芳阁”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芳阁软文推广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对内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